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馆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刚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就进去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被试者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默默地离开,然后到远一些的座位坐下;有的人甚至干脆毫不客气地质问:“你想干什么?”
经过整整80人次的实验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这个实验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后,常常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产生不满的情绪,进而明确地表示愤怒。
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赫尔对人与人之间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了下面的具体数据:亲友之间的交往距离一般是15—45厘米,熟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一般是45—120厘米,普通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一般是120—360厘米,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应在360厘米之上。
当然,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交往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美国心理学家莱欧·博格在阐述人与人之间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时,借用了叔本华讲过的一个寓言:(www.xing528.com)
冬天来临,山中的一群豪猪开始感到寒冷。于是,它们为了取暖而互相靠拢在一起。如果挤得太近,各自身上的刺会刺到对方,让它们痛不可言。如果离得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经过不断地调试,它们终于摸索到一个不远不近的最佳距离。最佳距离既能免于互相刺伤,又能用彼此的体温抵御寒冷。
莱欧·博格将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最佳距离形象地比喻为“豪猪距离”。
微妙的“豪猪距离”,对于人际交往显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那就是要根据程度不同的亲密关系,保持远近不同的最佳距离。这既有助于对别人的人格和权利等方面的尊重,也有助于把握好交往的分寸。
如果说距离产生美,那么最佳的距离就会产生最佳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