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很多节日,诸佛菩萨出生、出家、成道、涅槃都在各自的信仰者中形成节日,历经传承,孕育出许多佛教节日。
(一)浴佛节
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也叫佛诞节。相传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浴佛节前,佛教徒早已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擦拭一净。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若参加的人太多,则采取由僧人手持杨枝醮浴过佛的净水为信众点浴的方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
善男信女都愿意在这一天来寺院烧香还愿,或礼佛诵经,或布施钱物,或打斋供众,或听法师讲经,或请僧人做佛事,等等;而在寺外,各种经贸和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由于围绕浴佛节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众多,以至年复一年,在许多寺院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二)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我国佛教中两个最大的节日之一,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亡灵的节日。根据戒律的要求,僧尼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必须结夏安居,专心诵经或禅修。至七月十五日则须各作自我批评或介绍修行经验,称为“僧自恣”。经过3个月的专修,僧众的功行必然大有提高,令诸佛欢喜,因此此日被称为“佛欢喜日”。
那么这一天怎么又成了盂兰盆节呢?这是源于《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此经一译出,立刻受到敬祖先讲孝道的中国人的喜爱,并不断丰富其内容,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盂兰盆节,称之为“孝亲节”。这里的盂兰盆,为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救倒悬”,意为救度亡灵倒悬之苦;盆是指盛食供僧的器皿。(www.xing528.com)
宋朝以后,盂兰盆会逐渐由以盆供僧转变为以盆施鬼、超度亡灵的佛事活动,由孝亲变成祭鬼,后世更有放河灯、焚法船之举,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盂兰盆会亦成为寺院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在盂兰盆节前后上演《目连救母》等剧目,也成了一项重要活动。此外,我国盂兰盆节的风俗还传播到日本,已成为该国的一个很有影响的节日。
(三)腊八节
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苦行6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他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其中熬粥供佛成为常仪。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芸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不仅粥煮得好,而且煮得特别多,以满足前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的需要。有的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过佛的粥特别吉祥,不仅自己食用,有时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这样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因此,腊八节吃腊八粥可以说是在中国形成的一个节日风俗。
(四)卫塞节
为每年五月的月圆之日。卫塞节是南传佛教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诞生、成道、涅槃的节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的佛教徒,均在这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中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联合国大会1999年通过决议,决定给予卫塞节国际承认。
这一天,有能力的法友可以选择静修,或者做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即使去放一条小鱼儿或者给乞讨者一元钱也是好的。总之保持一颗寂静安详的心境,是每个佛教徒这天对佛陀最好的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