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俗风情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英语是“第二附加官方语言”,也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另外还有其他21种少数民族的官方语言。
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约80.5%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印度已经超过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此外,还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等。
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搭配窄脚的长裤,有些地区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头巾的习俗。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独具特色,也许没有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像印度那样,具有如此明显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蕴。印度虔诚的佛教徒和印度教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耆那教教徒更是严格吃素,吃素的人占印度人口一半以上。
印度菜口味较浓,但越往北部则口味越淡。印度人做饭菜喜欢加各种调料,如咖喱、大蒜、丁香、辣椒、肉桂、黑胡椒等,特别是咖喱,不仅因为它是印度发明的,而且还由于其味鲜美,刺激食欲,堪称是印度的“国味”。
受过西方教育的印度人或中产阶级,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用刀叉或勺子吃饭,但多数印度人,包括上流社会的人通常更习惯于用手抓饭吃。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和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用手把菜和饭混在一起,在盘里搅拌几下,抓起来捏一捏,然后送进口内。这种吃法,如换成用刀叉、勺子或筷子,自然是反而不方便了。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www.xing528.com)
印度由于宗教多、民族多,加上地方大,所以节日多达上千个。全国性较大的节日有元旦、独立日、灯节、十胜节、洒红节等。8月15日是印度全国性的节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节这一天,印度总理要在德里的红堡上升起三色国旗,发表讲话,总统要向全国人民致辞祝贺独立节。十胜节是印度教最盛大的节日,又叫凯旋节,时间在9~10月。仪式共举行10天,庆祝拉玛战胜邪魔。灯节是印度教徒四大节日之一,在公历10~11月举行。灯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印度教神庙显得格外热闹,人山人海。庆祝灯节会使人的身心得到净化,逢凶化吉,同时表示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
(二)礼仪礼节
印度的礼节仪式是合十礼,晚辈对长辈行礼是弯腰摸长辈的脚,摸脚跟和吻脚礼是印度的最高礼节。印度伊斯兰教徒的见面礼节是按其传统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口念“真主保佑”。现代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始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不与男人握手。
印度人用摇头表示赞同,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印度人极喜爱鲜花,他们尤其喜欢将花环戴在贵宾、新婚夫妇、过生日者的脖子上。花环大小根据客人的身份决定,对一般客人花环到胸,对贵宾则花环要过膝。
(三)主要禁忌
印度人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表示内心的悲哀,习惯用百合花当作悼念品。他们把1、3、7视为不吉利的数字,所以总要设法避免这些数字的出现。他们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接受或传递食品时,一定要用右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