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回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迪”。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回族群众在饮食、服饰、婚姻、丧葬等方面有以下一些风俗习惯。尤其是盖碗茶颇受回族人民喜爱。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回族称死亡为“归真”,一般在三日内即行埋葬。(四)禁忌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生活、行为受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所制约。

回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一)民族概况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也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将近1000万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回族的通用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在回族群内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主要节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纪节,所有节日都与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

1.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迪”。每年伊斯兰历九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然后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

2.圣纪节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三月十二日,所以统称“圣纪”。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颂扬穆罕默德美德和历史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三)风俗礼仪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故其风俗习惯大都与此有密切联系。在回民聚居区内,一般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由教长主持寺务,并管辖聚居区内回民的宗教庶务,称之为“教坊”。“教坊”与“教坊”间是平等的,没有从属关系。清真寺既是回民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其所管辖聚居区内回民从事社会活动的场所和单位。

回族群众在饮食、服饰、婚姻、丧葬等方面有以下一些风俗习惯。(www.xing528.com)

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主食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

回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佳品。尤其是盖碗茶颇受回族人民喜爱。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台”。每到炎热的夏季,盖碗茶便成为回族最佳的消渴饮料;到了严寒的冬天,农闲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在火炉旁,或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忘不了喝几盅盖碗茶。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服饰上,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衬衫、黑坎肩;妇女戴黑、白或绿色的盖头,老年妇女爱穿黑色大襟衫袄,农村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服装

回族普遍实行土葬、速葬、简葬(或称薄葬)。回族称死亡为“归真”,一般在三日内即行埋葬。要请阿訇主持殡葬,将死者净身后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尸匣运入墓地

回族人民很讲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擦净,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他们尤其重视水源卫生。

(四)禁忌

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生活、行为受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所制约。

在饮食方面,以牛、羊为主,禁食猪、马骡、驴、狗、猛兽肉、动物血液、自死动物和酒,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即非经阿訇屠宰的动物、禽类)。其中禁食猪为最严格。

禁止喝酒和抽烟(特别是草烟);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

行为方面,禁止赌博、斗殴、奸淫盗窃、损人利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