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曾提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具有显著的过渡性。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依旧同感性经验有着直接的关联,仍旧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时期是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同时发展的时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首要的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不但含有具体形象思维的成分,而且存在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这两种思维的关系是伴随年级的升高和学习活动的不同而改变的。这种改变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学习的具体需求来决定的。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这种变化,是思维变化中的质变。因而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却并不意味着具体形象思维的消失。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是具体的,他们的思维过程与具体的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关联着,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思维没有抽象概括成分。
实际上,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都在同时变化着,只是以抽象逻辑思维改变为主。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所占的比重更大,发展的速度更快,产生的意义更深远。因此,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才能逐渐分清本质和非本质,主要和次要。同时,他们的思维也还是依赖于直接和感性材料,可以说思维仍存在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即使是只要求小学生对抽象的数进行运算,他们往往也会去借助直观的图像来求解;而在他们的解题中出现困难时,这种现象就更为常见了。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这个变化时间总体认为是发生于小学四年级,即大概10~11岁。在一般的教育条件下,四年级学生在数学概括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中,会产生显著的变化,这是一个“关键年龄”。但是,思维变化的关键年龄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前移,也可能会滞后。但研究表明,只要教学方法得当,这个关键年龄就能够前移至三年级。这也说明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很大的潜力。(www.xing528.com)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这种不平衡性既表现在不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也表现在思维对象(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科等)的差异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一直提升的,他们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比重在不停改变着,这是小学生思维变化的基本动向。但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思维对象时,这种发展的一般趋势在一定的范围内又表现出不平衡性。
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已达到了较高的逻辑思维水平,但在英语的学习中又保持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思维水平;在学习分类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如果没有具体形象的材料作为支撑,学生也还是会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