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雏形
本研究的模式图经历了模式雏形-修改调整的不断反复过程。首先根据已有相关研究和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构想出模式雏形,再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调整,将模式进行细化和完善,最终得到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
现对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雏形进行简单介绍。本模式从学习目标出发,或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问题,或按照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展开学习,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或学科内容性质将学生划分小组或单独学习。然后在学习活动环节将可能用到微课资源或其他学习资源,学习成果中除了作品、作业外还包括知识系统图等类似的能够体现学生学习思路的材料。此外,学习评价的结果不仅对分组、活动展开等产生影响,还会对学习目标的制定带来一定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学习模式的不断展开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这一点也正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而对于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支撑部分主要体现在微课等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疑问的解答、学习其他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上。
(二)模式调整
其中在修改调整部分,刘锐在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一文提出的“三大任务”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本书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11]。文章作者将教学模式划分了课堂前、课堂内、课堂后三个部分,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一个粗略的时间安排。此外学习中的问题或任务是由课堂前学生的学习反馈得到的,这一点保证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性。此外在课堂内的学习中,教师的个别化、个性化辅导很重要,在活动设计中需要注意细节,以保证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
(三)模式设计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再次学习,并结合对微课、个性化学习的深度理解,本书将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进行了修改完善。需要说明的是,小学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注重方法、思维的学习。因此在本模式的设计中,我们更加注重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不论是课前的学习还是课中的学习,都强调问题或任务的重要性,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其价值和意义,漫无目的的学习只能带来枯燥和乏味;其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成熟度以及逻辑能力,对于个性化学习培养,我们应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其个性化学习需求为辅来促成小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养成。
如若对本模式的结构要素进行解析,不难发现它包括了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流程、学习评价等诸要素。但要素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关联的,因此本书将以时间划分结构为线索对该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1.课前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前提,任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在课前的学习中,本书主张以问题/任务驱动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微课资源以及其他的辅助性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学习者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学习内容重难点的理解能力,以此形成本章节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图和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面对同一问题时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对其掌握程度应区别对待。体现在本模式中,就是对于个性化学习,我们强调学习目标的灵活性,即按照已有的大纲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此学习目标,不应过于简单,也无须难上加难,这一点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修正,也需要学生的不断提高。
对于这部分学习中的任务或问题,我们认为不宜过于复杂,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而造成负面效果。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习问题或任务应当是简单的、少量的,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我们注意到对于课前这部分的学习,由于不涉及教师的参与,因此学习发生可以是在学校,也可以是在家里,只需要借助微课平台观看视频等其他学习资源即可。
由此,带着课前的学习准备和存在的任何学习困惑,学生步入课堂进行进一步学习。
2.课中
对于课前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困惑,教师应当在课上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适当调整学习安排。然后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适度讲解,其中讲解的深浅度及内容范围等应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进一步学习为准。
教师根据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提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任务或问题(也可由学生提出),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各学生的学习特性,包括性格、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诸要素。在这一部分也可以是学生按照自己既定的步调进行学习,只在需要时才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部分的微课资源及其他学习资源的提供一定要丰富、多样,切记不宜过于繁杂,使得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
此外,在该部分的学习中,教师的个别化辅导对学生的疑惑解答、学习提升有着关键的作用。这一时段也正是学生深度理解知识、重难点突破的关键时刻。对于学生而言,他更想得到的是针对个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长篇阔论。学生理解知识是要建立在自己认知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当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解答问题或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不是盲目提供冗余的答案。
我们知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对自我认知方式的一种再认知过程。而元认知水平也对学生学习效率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有研究认为,知识结构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清知识脉络,还能帮助学生明了自己的学习历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因此对于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我们建议除了习题作业以外,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图画、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作品,以及知识结构系统图等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体系理解的成果。
本模式将学习评价环节安排在了课中和课后之间,我们认为这一环节的发生应当视具体学习情况而定,并且这一环节也应当由课中的评价和课后的反思衔接在一起。对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本书主张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倡导评价内容多样化、个性化。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本书认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关注其学习成绩以外,还应当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规律以及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变化。教育要培养人,不仅仅要培养成一个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还应当首先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完成,因为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并结合微课资源等其他学习资源的支撑。至此课中学习结束,带着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成果及评价反思内容我们将来到课后的学习部分。
3.课后
对于课后的学习,其实本书更主张学生在课堂上将所有习题及疑问解决,不留到课后,但是并非每堂课都能如是完成。对于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问题没有全部解决或想学习更多拓展延伸知识的同学,花费课后部分时间用来提升和完善自己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可以发生在学校,同样也可以发生在家中,同时借助微课平台上的资源进行错题再解和拓展学习。当然,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
(四)模式实施条件
模式的实施条件是促使模式发挥功能的各种条件的最优化组合。其中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信息技术、学习/教学策略、方法、时间安排、空间构造等因素。结合对本书研究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我们将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实施条件定位于以下几点,即软硬件设施、教室空间结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信息化学习资源等四个方面。
1.软硬件设施(www.xing528.com)
(1)硬件设施
本模式实施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电脑或iPad、手机等能够存储、播放微课视频、微课文本资源等其他数字化资源的设备。
(2)软件设施
软件需求则主要包括微课资源平台或能够上传、观看、分享微课视频、文本资源的软件平台,如QQ群等。
2.教室空间结构
由于学习中涉及分组或自主学习的情况,因此本书主张教室座位采取灵活自主的选择方式,即学生可以根据分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想要单独学习的同学还可以将自己安置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待需要与他人交流时再去寻求帮助。
3.信息技术素养
(1)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就本模式而言,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根据所教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微课资源,如果找不到适合的资源,还应当自己对资源进行简单处理或重新制作。对于微课资源及其他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及评价,与传统资源会有所不同,这也要求教师应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使用电脑、iPad等设备获取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观看学习以外,学生的部分作业、作品也需要用到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保证本模式的顺利进行。
4.信息化学习资源
本书中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微课资源及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知识链接等可存储、可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类型要丰富多样,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能够为学生的不同智力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其中,微课资源可以由任课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从网上筛选、下载而得,只要是能够满足所学内容的要求即可。
当然,我们更推荐的是与本校或外校其他老师一起研发而得。这样既能促进校级之间教师的交流,也能提升微课资源的质量。除了微课资源的准备以外,我们推荐教师准备与当堂所学知识相关的其他权威性链接,以达到让学生直接接触权威性知识来源的目的,为学生学习带来动力,如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pep.com.cn/)、Coursera(免费在线课程平台)等相关网站。
【注释】
[1]郑云翔.信息技术支持下目标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89-92.
[2]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152-156.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捷)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著;刘富利,赵雪莉译.万千教育大教学论评注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7]申改敏.蔡元培世界观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析[J].管理观察,2012(10):139-140.
[8]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樊雅琴.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10]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94-99.
[1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5):26-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