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具有以下八个主要特点。
(一)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本科与高职的微课一般在1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被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二)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其为“微课堂”。
(三)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字节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便携式计算机、手机、MP4、iPad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四)资源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义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2]。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www.xing528.com)
(五)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一节微课就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节微课就是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六)草根研究,趣味创作
正因为微课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还因为微课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因此研发的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七)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微课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因此其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微课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因此其传播形式多样(如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八)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微课可以“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