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及优化方案

家庭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且家庭环境相对来说更加宽松、融洽,从而更加有利于进行高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三)家庭科学教育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学前儿童与家长朝夕相处,家庭科学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的情况之下不间断进行的。家庭科学教育的连续性,往往会对家庭的许多代人发生作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动具体的内容与过程应该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家庭幼儿科学教育要求家长要不断提高科学和教育素养。

家庭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及优化方案

(一)家庭科学教育具有个别性

幼儿园集体教育环境下,老师需要一个人面对几十名幼儿,有时难免指导不到,错误的得不到及时纠正,正确的得不到及时的鼓励,造成“遗憾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一对一或是多对一的教育,明显不同于幼儿园一对多的教育,具有幼儿园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国现在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是几位家长对一个幼儿进行家庭科学教育。在生活中家长与幼儿可以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指导,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可以给孩子及时鼓励,也可以针对错误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生活,朝夕相处,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状况,并且能根据学前儿童的需要和爱好,适时恰当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因而在充分地了解学前儿童的科学兴趣、科学经验、科学能力基础上,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可以充分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和才能。并且家庭环境相对来说更加宽松、融洽,从而更加有利于进行高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二)家庭科学教育具有灵动性

灵动性指家庭科学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随机进行,内容多样,方法灵活。家庭科学教育的内容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学前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一些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常识,父母应该抓住这些机会,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试试开展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家庭科学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间进行。客厅、厨房、院落、卧室、书房等一切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地点;超市、汽车火车、广场等不同的公共场合;早晨、中午、晚上、进餐、游戏、劳动、睡前等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中现有资源开展家庭科学教育,如帮助幼儿了解各个家用电器的不同功能;认识制造各种家具的不同材料等。当学前儿童对庭院里的花草感兴趣时,家长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除了告诉幼儿花名,花期之外,还可教给幼儿相关的植物常识,让幼儿亲自动手养育一盆花,以及解释阳光、植物、水等一切有关自然的现象,启发幼儿思考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家长操持家务时若孩子在旁边,并且对家务有疑惑时,可以向孩子解释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科学是幼儿每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来说是最自然、最具体、最有意义、最容易了解、也是最不容易忘记的。

(三)家庭科学教育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

学前儿童与家长朝夕相处,家庭科学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的情况之下不间断进行的。在家庭环境里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环境就是家庭,教育者可以是幼儿父母、邻居、祖父母等,不管家长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都能随时随地教育,影响孩子;子女也在持续地接受不同场合的科学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发生作用,经过量变达到质变,它是一种持久的过程。家庭科学教育的连续性,往往会对家庭的许多代人发生作用。家庭的科学氛围和成员的科学素养决定着家庭科学教育的质量,家庭科学教育的质量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的科学氛围,这种氛围与家庭其他各种素养综合形成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延续几代人,而且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教育世家、科学世家、杏林世家、梨园世家等。

(四)家庭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和感染性

家庭科学教育不像幼儿园科学教育那样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而是寓科学教育于家庭生活之中,带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动具体的内容与过程应该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前儿童在熟悉的家庭氛围中,自然、轻松、生动、有趣地和家长一起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特性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和亲密联系具有与生俱来的天然性。父母和其他家长的每一种情绪变化,都会对学前儿童有很大的感染力,这使家庭教育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所以,家庭科学教育可以通过父母和幼儿间的互相感染来实现。父母的某些良好习惯和行为,如热爱科学、喜欢动手、经常阅读科技书籍等,会明显地影响儿童对待科学的态度。在一个热爱科学,有良好科学风气的家庭环境里,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习得父母的科学人格和科学行为。因此,家庭幼儿科学教育要求家长要不断提高科学和教育素养。

对点案例

玩具分类(0—3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玩具名称,在玩具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多少、颜色等属性。

2.让幼儿在玩玩具中激发、保持对物体的探究兴趣,感受其中的快乐。

3.培养幼儿玩过以后,整理玩具的习惯。(www.xing528.com)

活动准备:

1.家里大小、软硬、形态、颜色等不同的各种玩具,装在玩具箱内。

2.不同颜色的大一点的纸盒(放玩具用)。

活动过程:

1.推出玩具箱,激发兴趣。

“妈妈今天送你一个百宝箱,快来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指导幼儿把玩具从玩具箱里一一拿出,可以一边拿一边说玩具名称,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幼儿,可以家长说,幼儿按要求拿。

2.按物体的不同属性分类。

“这么多玩具待在一个家里,多挤啊,我们帮忙给他们分分家吧。”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幼儿,可以由家长提出分类要求,幼儿按要求做,如:把红颜色的玩具放在纸盒里,把数量是1的玩具放在黄盒里……并对幼儿的反应及时给予评价,重复物体属性,说给幼儿听。稍大一点的幼儿可以让幼儿自己分,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3.收拾,整理玩具。

“我们跟玩具朋友玩这么长时间了,它们一定累了,也该回家喝水了。我们把它们一一送回家去吧。明天接着玩。”和幼儿一起收拾玩具,放回玩具箱。

活动评析:

利用家里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通过摆弄玩具,自主操作,感知物体不同属性,通过表达加深对物体属性的认识理解。同时增进亲子感情。

(案例摘自:李玮、庄彩霞.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