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与指导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设计与指导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没有全班统一的活动目标。教师要根据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点,结合场地大小、前次活动的结果、材料的种类、活动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材料设计。

设计与指导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一)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1.活动目标的设计

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的水平出发,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选择与探索。教师只为幼儿提供、准备各种科学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创造时机和场所,营造适宜的科学探索氛围。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没有全班统一的活动目标。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强调个体发展,目标隐含在环境的创设及材料的提供当中,就是要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及同伴的互动合作中获得个人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设计具体的活动目标,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帮助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内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差异,要根据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作适当的个别指导。如在沉浮实验中,教师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的是积木、泡沫、乒乓球、废钥匙、玻璃球、小石块等物品,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就能了解简单的沉浮现象;而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增加有盖的矿泉水瓶、盐、鸡蛋等材料,让幼儿尝试如何让矿泉水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观察鸡蛋在清水和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沉浮情况,更深入地探索沉浮的可变性。

2.活动材料的设计

能够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事物都可作为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教师要根据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点,结合场地大小、前次活动的结果、材料的种类、活动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材料设计。除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材料的数量和种类。

在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和数量充足的材料,为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探究学习提供较多的机会,并有效避免幼儿无所事事、相互争执和破坏等现象发生。材料种类过多,容易造成幼儿见异思迁,精力不集中。投放数量合适的材料,还能使幼儿相互交流、互动、合作,维持幼儿较长久的活动情趣

材料的种类有观察认知类(模型、挂图、画册等),科学玩具类(电动玩具、遥控玩具、自制玩具、声控玩具、磁性玩具、拼插玩具等),实验操作类(有关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认知等方面知识的材料),制作创造类(科技小制作、标本和制作工具等材料)。

(2)材料的兴趣性。

幼儿是否能够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与投放材料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关系。投放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主动参与操作、尝试和探究。教师要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多层面的、多角度的、能激发幼儿操作欲望,并通过操作能充分呈现一定科学现象,反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探索性的材料。例如,在认识磁现象时,可以为幼儿准备小鱼和钓鱼竿等玩具,让幼儿玩钓鱼的游戏,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为幼儿提供“打捞沉船”“拯救小动物”“不会碰撞的小汽车”等系列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对多种材料的操作来感知磁铁的特性;为幼儿提供不倒翁玩具和各种制作不倒翁的材料,让他们通过制作不倒翁,探究物体的稳定现象;为幼儿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或杯,蓝墨水,让幼儿尝试让花变色,并要求幼儿每天观察茎和花朵的变化,通过观察花朵变色现象,让幼儿发现植物的茎能够输送水分。

(3)材料的层次性。

有的活动内容,教师在设置材料时,要按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分为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使幼儿一看就明白其操作方式,很快能动手操作、反复尝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果投放的材料让幼儿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摆弄,就容易使幼儿放弃、扫兴而归,挫伤了他们的活动热情,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失去教育良机。因此,对于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层次不同;第二,相同年龄,同一内容,材料层次不同。(www.xing528.com)

(二)非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进行隐形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学习探究科学的良好气氛,是开展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前提。在整个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关爱、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到安全、愉悦、轻松、自由而无压抑感。教师应创造大量的时机开展各种活动,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参与探索活动;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肯定他们的发现和独特的想法,真诚地欣赏和赞许幼儿的进步;适时地参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宽容和接纳幼儿的过时,不指责幼儿的错误行为,认真了解幼儿过失背后的原因,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经验等等。在这种氛围中,体现了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幼儿会无拘无束、专心致志地投入科学探索的活动中,其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会得以充分发展,激发幼儿更大的探索热情。

2.以间接指导为主,减少对探索行为的干预

在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主动进行探索。这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运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自主地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交流、互动等。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隐形的、间接的,主要体现在为幼儿创造活动时机、创设活动环境、提供活动材料、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等方面。例如,为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环境,如科学发现室、园地、科学活动区(角)等;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索材料;适时参与幼儿活动,进行适度的提问、梳理、调整和讨论;维持活动的正常秩序等。在活动中,教师应避免对幼儿进行直接指导,避免干预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和探索方法的选择,而应让幼儿真正地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己的水平和需要来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和活动方式。

3.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提供个别指导

在非正规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看看幼儿对活动环境是否感兴趣,材料是否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细致观察幼儿的探索和操作过程,如幼儿是怎样摆弄材料的,需要什么帮助,操作过程中的专注程度,遇到困难时的态度等,要耐心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能力水平和个性等。当幼儿遇到困难、探索活动陷于停滞或者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启发和引导,而不能替幼儿直接操作或把结论直接告诉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态度进行指导。对于思维敏捷、观察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启发他们拓展思维、继续探索;对于发展迟缓、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差、性格内向的幼儿,就要给予大胆的鼓励和适当的帮助,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保持他们对探究活动的热情。

4.指导幼儿遵守活动的规则

学前儿童非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幼儿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较大,而幼儿的自控力较差,认识水平不够。在材料的摆放和使用、活动的秩序、环境的维护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让每个幼儿了解活动规则,并在每次活动前提醒幼儿自觉遵守,同时纳入活动结束时评价的内容之一,保证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