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指导科学活动时要注意把握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时,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活泼、生动的活动环境,让幼儿生动活泼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同时还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他们对于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探究的欲望。科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原则,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信心,稳定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保证科学学习的顺利进行。
贯彻趣味性原则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活动内容要有趣味性。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包罗万象,其中很多都是幼儿感兴趣、喜欢的,如物体的颜色、小动物生活习性、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有科技含量的玩具、千姿百态的建筑外观等,都是幼儿容易感兴趣的内容。但是,也有一些内容是幼儿不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却又是关键经验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挖掘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来进行精心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耐心指导幼儿学习。
(二)创设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激发、调动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保持幼儿稳定的注意力,同时有利于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比如,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游戏、交流与讨论等形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听一听、看一看等感知活动区认识事物。
对点案例
有趣的管道(大班)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卫生间、洗手间里各种各样的管子很好奇,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探索哪些材料可以通过直管道、哪些可以通过弯管道,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感知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物体能否通过管道与管道的粗细、质地、形状和物体本身有关系。
(2)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搜集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需要管子的,有什么用处;带幼儿玩组合滑梯中的直道、弯筒滑梯。
(2)材料准备:记录表若干份,笔,各种质地、粗细、形状的管子(洗衣机的排水管、水管道用的PVC管、带弯头的不锈钢水管等),每组一筐实验材料(豆子、石子、木头、铅笔、橡皮、毛线、玻璃球、棋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了解生活中管子的多样性
问题: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上使用了管子?干什么用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
2.猜想记录物体能否通过粗细、形状不同的管道
(1)分别出示粗细不同的直的软管、硬管引导幼儿观察,说说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猜哪些物体可以通过。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猜并记录:你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直管道?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表格上(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3)幼儿猜想结果并记录。
(4)请每组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5)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毛线、木头、铅笔、橡皮不能通过细的软管呢?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这些管子呢?我们一起想个办法验证一下。
3.实验物体能否通过粗细、形状不同的管道,验证猜测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种管子和筐子里的每个物品都要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指导个别幼儿,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
(4)请个别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提问:豆子、玻璃球、石子为什么能通过各种管子?木头、铅笔、橡皮、棋子为什么能通过硬的直管,不能通过细的直软管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呢?
(5)出示毛线,提问:谁能让毛线快速地通过各种管子?幼儿讨论并实验帮助毛线过管道的方法。(将毛线系在石子上、用书扇风、用嘴吹等)
总结:物体能否通过管道是和管子的软硬、粗细、形状及物体本身的软硬、大小有关系的。越硬、越小、越容易滚动的物体越容易通过管子;越软、越大、越不易滚动的物体越不易通过管子。(www.xing528.com)
活动延伸:
师:很多东西不易通过软的、细的、弯的管道,导致管道容易发生堵塞,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专家评析:
本次活动,教师选取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管子展开教学,采用开放式的教育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1)喜闻乐见的内容选择。《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源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是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的。
(2)适于幼儿的教学方法。“猜一猜”的方式,让幼儿形成了各种生动的假设;记录表的使用,让幼儿学会了记录和验证;由恰当材料构成的实验操作,让幼儿思维活跃。整个活动以幼儿喜欢的方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有效达成了活动目标。
(3)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让幼儿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
建议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围绕“管子”问题持续探究下去。比如:继续开展“管子迷宫”“让水流出来”“弯弯的管子”等多种活动,让幼儿的探究真正成为自主有效的探究。
(选自:董旭花.幼儿园优秀科学活动设计88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三)注意科学活动中游戏的使用。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其学习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提供丰富、适宜、多功能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展多种游戏。”“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游戏化的情景,通过“猜一猜”“玩一玩”“变一变”等游戏活动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
对点案例
案例一 游戏:风吹鲤鱼幡(中班)
游戏目的:
让幼儿在“玩扇子”的过程中获得以下经验:扇扇子可以使空气流动、空气流动便形成风。
游戏准备:
用纸板剪成6条鲤鱼,分别悬挂在6根旗杆上,把旗杆竖立在草地上,在离旗杆1米处,画出6条横线,幼儿排成6队,每队一把扇子。
游戏玩法:
老师发令,6个幼儿迅速站到横线处,用扇子扇鲤鱼幡,看谁把鲤鱼幡扇得最高。6人一组,看谁第一,哪一队得第一的人多,这个队就为优胜队。
游戏说明:
1.老师在组织游戏前先要试扇一下,如果鲤鱼幡太重,幼儿扇不起来,可调近距离。
2.扇的时间可控制在30秒到1分钟。
对点案例
案例二 游戏:踩影子
游戏目的:知道影子随人的移动而移动,不同方向会导致影子有长有短。
游戏准备:有阳光照射、比较平整的室外场地。
游戏规则:3人一组,其中2人相互踩影子,1人当裁判,要尽量多地踩到对方的影子,又要尽量避免对方踩到自己的影子,以先踩到对方影子5次来判断输赢,输了的来当裁判,其他2人按照同样的规则继续玩游戏。
适用班级:中班、大班幼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