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类活动的指导语如何清晰明确

分类活动的指导语如何清晰明确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前儿童开展分类活动时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因此,教师在分类活动中的指导语要清楚、明确,让幼儿根据分类要求去做。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限制,幼儿的分类活动大多属于低水平状态。分类是否正确,取决于感知活动的准确性。在“树叶的分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采集了多种多样的叶子,在收集过程中,幼儿对树叶已有了初步的感知。

分类活动的指导语如何清晰明确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进行分类操作的内容很多:常见动物中的家禽、牲畜、鸟类、昆虫、鱼类和野生动物等;植物中如区域性适宜栽种的常见树木、花卉、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等;社会产品中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等;再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幼儿乐于操作的土壤、砂粒、石子和水等等。生活中还可以不断结合幼儿新的认知活动进行分类训练。在学前儿童开展分类活动时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在明确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刚开始参加分类活动的幼儿,往往将分类的操作与物体的感知活动相混淆。因此,教师在分类活动中的指导语要清楚、明确,让幼儿根据分类要求去做。在“植物根的分类”中,教师提供给幼儿很多植物根的小卡片,要求幼儿根据植物根的特征、用途,在众多根中找出须根、直根、块根,可以用“请你按照植物根的不同形态进行分类”这样的语言帮助幼儿明确分类标准。

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知识基础并了解了分类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来确定分类的标准,例如,对常用的水杯分类,杯子形态各异、材质也不尽相同,这时可以鼓励幼儿:“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杯子后想一想,这些杯子可以怎么分类呢?”在思考后让幼儿自己逐渐确定分类标准。

(二)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充分感知物体是对物体进行比较并发现物体间相互关系,根据其共同特点或特性进行分类的必要前提。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限制,幼儿的分类活动大多属于低水平状态。幼儿往往会直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气味、声音等自然属性来分类。这就要求幼儿在细致观察、认真感知的基础上,发现物体的特征属性,获取物体间的共性与差异,然后进行分类活动。分类是否正确,取决于感知活动的准确性。在“树叶的分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采集了多种多样的叶子,在收集过程中,幼儿对树叶已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指导幼儿进行观察:“请你们把采集的叶子放在桌子上,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采的是什么叶子?这些叶子是什么样的?”通过老师间接的指导和开放性的提问,幼儿会主动地去观察叶子,摸摸正面、摸摸背面、摸摸边缘,还有的拿起叶子闻一闻。幼儿充分地与客体(叶子)相互作用,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在不同程度上去感知、操作、理解并获得经验,从而达到正确分类的目的。

(三)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分类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在抽象的概念上进行分类,而必须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和操作。故而教师要提供充分的分类材料和用品,而材料应该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另外,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允许幼儿多次操作,反复尝试分类。引导他们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在“给服装分类”时,有的幼儿根据服装颜色分,有的幼儿根据适用的季节分,有的幼儿根据服装的适用环境分。然后,老师提出“根据服装制作材料分类”的要求。由于有了前面的操作和交流,幼儿较快地完成了新的分类任务,锻炼了分类的实际能力。

(四)分类和其他科学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科学教育的各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我们在指导分类活动时,要善于运用观察、实验、测量和信息交流等其他方法,辅助幼儿分类活动的顺利开展。如“物品材料分类”中,提供给幼儿的有木制品、塑料制品、铁制品、玻璃制品、纸制品等材料,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物体外部特征,进行水中的沉浮试验,玩磁铁游戏验证铁质材料,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然后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最后进行分类。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幼儿较好地完成了观察、分析、比较各环节,同时了解了各类物品的外部特征和沉浮特性,达到了动手动脑、积极活动的目的。通过这些活动,幼儿掌握了各类物品的多元特点,或进行构成材料的分类,或进行类别名称的分类;多种形式的活动也增加了幼儿活动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指导幼儿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反复尝试,重视他们发现的问题,多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和个别的活动,允许幼儿有各自的活动水平,我们应运用启发性和鼓励性的原则,以间接指导的方法为主,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对点案例

案例一 按形状分类(小班)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动画课件。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胸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板上标记三种形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

(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是由三条边、三个角构成,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师: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重复到前面该形状再现自我介绍。)

幼:圆形,它的外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

幼:方形,它的外部是平直的,由四条直边围成,形成四个向外突出的角。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课件重现,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位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三角形有三条直边围成,形成三个向外突出的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动画课件:物体分类

播放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

幼:有皮球、帽子、字典、画本、积木帆船、钟表。

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谁的孩子呢?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体移到相应的房子边。若答对,物体走进房子,配音“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若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配音“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

幼1:钟表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2:字典、画本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3: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电脑提示错误)(www.xing528.com)

师: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那它是谁的孩子呢?

幼: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自己佩戴的胸牌,是什么形状的?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

看,那边地板上有三个对应形状的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

(播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

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活动评析:

教师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对动画、卡通人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引入动画课件进行图形介绍,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巩固已有图形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既提升了幼儿进行物体分类的熟练程度,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对点案例

案例二 暖暖的手套(小班)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戴手套的过程中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2.了解冬天戴的手套有不同质地和样式,知道手套可以用来保暖。

3.能根据手套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至少准备一副冬天戴的手套。

2.教师事先准备几副不同质地的手套。

3.幼儿围坐成半圆形,将手套放在前面的桌上,方便观察、观赏。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手套

师:桌上有很多手套,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说出手套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样式、质地、图案等)

找出并介绍自己的手套。

师:请你找出自己的手套。

(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避免幼儿相互拥挤。鼓励幼儿细致地观察,并从众多手套中找出自己的一副手套。)

师:请你和其他小朋友互相说说你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手套?

教师示范介绍,例如“我带来是××颜色的手套,它是用××材料做的”。

教师出示合指手套和五指手套:这两种手套有什么区别?

(帮助幼儿分析手套种类。)

2.探索如何戴手套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戴上手套,想一想怎样才不会把手套戴反呢?

(幼儿自由探索戴手套的方法。)

师:你用什么方法戴手套的?戴五指手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戴不上呢?戴合指手套时,怎么戴才不会反呢?

(引导幼儿介绍经验,并相互学习借鉴,如根据手套的手背花纹、手指方向等戴手套。)

师:戴上手套,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要在冬天戴手套呢?

(在交流中帮助幼儿了解冬天戴手套是用于保暖。)

3.游戏:手套找朋友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手套找朋友的游戏。请大家仔细听——戴五指手套的手拉手;戴合指手套的手拉手;戴毛线手套的手拉手;戴毛皮手套的手拉手。

(通过教师指导,幼儿学习根据手套特征的不同进行简单的分类。)

活动评析:

手套是小班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该活动以手套为探究对象,通过观察比较、幼儿介绍自己的手套以及让幼儿尝试戴手套这些环节,让幼儿充分感知手套的特征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将手套进行分类。整个活动从内容的确定到方法的选择都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激发幼儿探究周围物体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