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特性

综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特性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也是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四)教育结果的经验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以前不同的是,更加尊重幼儿的认识特点和科学的本质特征,更加注重其个性发展。

综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特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也是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其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的长远性

追求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终身教育的倡导和实施,使儿童的学习已经走出以往的小范畴,开始成为贯穿一生的完整过程。科学教育是他们进入知识海洋的诱饵,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走好这一重要的启蒙教育之路。

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孩子们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当我们预想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发生矛盾时,我们绝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

(二)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兴趣性和生成性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内容生活化,其目的在于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在于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教育目标和内容对于幼儿当前的意义。因为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学内容对于自己是有意义的,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不会因为被动的学而产生厌学状况。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中要适时地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现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这为培养幼儿的探究动机,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使幼儿获得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2.教育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幼儿对感觉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兴趣使幼儿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如果没有兴趣,幼儿就缺乏了真正的学习动机和催化剂。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幼儿的学习就缺乏真正的动机。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应当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所以,教师应随时注意发现、支持、扩展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发现、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生成科学活动,使幼儿科学教育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进而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究。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们往往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选择教育内容,也常常为幼儿不感兴趣而苦恼。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出发点,多花时间发现和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前提。教师要发现、支持、扩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发现、保护和培养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的,而是幼儿自己获得的。学前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范例或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幼儿园进行的科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幼儿的手脚,开发了幼儿的思维,幼儿运用感官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但他们的头脑还没有真正得到解放,还是停留在“在教师指导下,才能去支配学习”的状况。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应该是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其结果不断强化或调整幼儿对客观事物原有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包括以下必要环节和要素: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测和解释,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作用的结果和事实调节幼儿的认识,检验幼儿的解释是否适宜。

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都是在幼儿没有猜想和实验之前而急于把结果告诉幼儿,或在幼儿还没有经历足够的探究,获得足够的教育之前就急于替孩子概括和总结,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探究,幼儿操作不过是在验证老师的想法而不是幼儿自己的想法,幼儿获得的认识也不是自己经验的概括而是教师告诉的事实,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智力开发,这是教学的一个弊端。

所以,儿童教育科学的过程必须是幼儿的探索性过程,是让幼儿猜想、尝试和发现的过程,智力得到有效发展的过程。

(四)教育结果的经验性(www.xing528.com)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以前不同的是,更加尊重幼儿的认识特点和科学的本质特征,更加注重其个性发展。它不追求幼儿得出准确的、科学的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可以悟到但说不出来的,也可能在成人看来是幼稚的、童话般的,但幼儿却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当老师问小朋友“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时,幼儿解释说:有了白天小朋友才能玩,有了黑夜小朋友才能睡觉;或者是太阳白天上班,晚上也要去睡觉等等。在引导幼儿认识风时,我们不应该期待着他们能说出“空气流动产生风”,而应为幼儿发现和感受到“风真有劲,把我的帽子吹跑了”“风让我的风筝一会儿转,一会儿停;一会儿往这边转,一会儿往那边转”。使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满足,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解释只是依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对事物的认识不能抓住其本质。例如,当他们在推动大小不同的两辆小车时,发现小的车运动要远一些,在老师的激励下,两个力气相差比较大的同学推动同一辆车时,使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其原有经验的影响。幼儿在探索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合乎成人逻辑的想法和做法,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识结构上却是极其合理的,合乎其“自身逻辑”。例如,幼儿有小金鱼在鱼缸能养活的经验,他认为小鸟也能在水里养活的逻辑。幼儿原有经验电能照明,当老师问水有什么作用时,他们也可能回答水能照明。老师常常教育多喝开水对身体有好处,有的幼儿就会给花浇开水。幼儿认识事物的这一特点是由他们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事物的直观性所派生出来的。

孩子们的这种认识在成人看来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认识发展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无法获得客观的认识。也就是说,幼儿理解的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科学性”。所以,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真正的科学概念,而是只能获得一些有关周围物质世界的经验,学习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所以,教师要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努力去理解幼儿,接纳幼儿对周围事物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认识和解释”“非科学性”认识和想法。

(五)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项性

1.可持续性

任何科学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指导策略应追求和实现的核心目标与价值是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终身价值的大目标,是我们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的核心原则。

在科学活动中,知识经验是幼儿探索活动的必然结果,它不应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对象。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以牺牲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来求取知识的传递”,不能以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项性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知道如何去探究以及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这是科学教育的实现。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幼儿体验和获得科学的精神、尊重事实的态度,培养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着从同伴的角度考虑问题、欣赏同伴的价值、尊重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然界中事物各具特色的有序排列,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依存关系,热爱和保护周围环境,热爱和保护周围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如同真、善、美的统一是科学的一个本质属性一样,在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物质世界中实现认知、社会性和审美价值的统一,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个本质属性。

(六)教育组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注重幼儿自发的个别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上课或老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因此许多老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所以课堂教学比较机械、生硬而不灵活,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做法不符合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无法激励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幼儿大脑的发散思维活动,无法使幼儿的科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

2.教育活动应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因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所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因为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在户外活动时、在进餐和饮水时、自选活动时都是可以进行。如在户外活动时,幼儿不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和动植物有更多的接触,主动的探究和发现就会更多。滚动的铁环、滑梯、风车……地上的蚂蚁、小虫……各种不同的树、叶子和花草都是幼儿探索和发现的对象;自选活动时,由于材料是教师有目的投放的,幼儿的探索和发现更是层出不穷。这也是幼儿阶段和学龄阶段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所奠定的是未来一代人的科技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摇篮中,将诞生迎接未来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一代科学家和技术性人才,更将孕育出能够适应未来科技社会需要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公民。所以,学前科学教育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