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理论基础简介

微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理论基础简介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正与微课程提倡的时长不超过十分钟相吻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的稳定性影响着听课质量。小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阶段,这决定了他们的注意保持时间短。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运用支持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模式。

微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理论基础简介

1.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一节课注意力最为集中的十分钟是刚上课的十分钟,其次是快要下课的十分钟。这就是“注意力十分钟”法则。而这正与微课程提倡的时长不超过十分钟相吻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的稳定性影响着听课质量。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话,会直接影响接收和反馈的信息,听课质量会大打折扣。小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阶段,这决定了他们的注意保持时间短。因此,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很快适应这一模式。

2.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智力的概念在许多著作中都有所不同,但总结起来,智力存在差异这一观点是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的。由于智力是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上都存在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是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因此,根据智力差异的理论,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以便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其个性发展,要求教师设计、开发和创建全面、系统、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形式、学习工具等,以此来因材施教。设计一系列的微课程,正好符合这种建立在智力差异上的个性化学习。(www.xing528.com)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并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者在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时,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媒体)。这些资料和媒体并不是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时使用,而是用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四部分的保障措施中也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教育的建设,“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运用支持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