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层面支持
国家对互联网与在线教育很重视,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以开展在线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除此之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尤其强调注重农村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仍重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差距,其中提到要提高所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能力。
2014年11月24日,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即“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宽带网络校校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除了重视提高学校内的信息建设水平,在2015年7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还鼓励社会力量如互联网企业、教育机构等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并且鼓励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
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以及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国家政策的支持使互联网教育更好、更快地向学习系统内迈进,为学生提供服务。
2.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将“大数据”定义为:“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处理技术使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学习过程所留下的数据、痕迹进行即时记录与处理,从而可以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www.xing528.com)
例如,通过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回看次数或观看某节课程时间的长短,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分析课程改进方向;此外,传统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只能看出试卷上哪道题正确或哪道题错误,不能进行深入分析,而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可以知道学生在哪道题上思考的时间过长,在哪个步骤出现了停顿,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可以通过数据基本呈现出来,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说教师评价是“及时”的,那么在线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即时”的。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是指通过人的多种感知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进行实时模拟与交互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虚拟现实的重要特征是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沉浸于解决问题的虚拟世界中,使所学知识更直观、形象;现实中不易操作的实验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已被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并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层次融合。在教育行业,很多在线教育平台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自动阅卷或答疑。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减少重复性工作,如阅卷等,并且经过验证,AI在速度及质量上都优于人工阅卷。
此外,AI可以作为教师的助手帮助学生讲解知识点、答疑,这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帮助。人工智能还处于迅猛发展中,如今各国普遍处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中的第二阶段,未来教师有7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3.潜在用户群体庞大
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38亿,较2015年底增加2750万人,年增长率为25.0%。现如今,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借助在线教育获取知识不影响日常工作与学习,无论是出于工作需要还是自身兴趣爱好,有越来越多的校外人员加入在线教育。
K12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群体,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对他们来说,借助在线教育作为课堂的延伸或借助在线教育进行兴趣特长培训是很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拥有上网的机会,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人们有什么知识或技能需求,在线教育无疑是提升他们水平的首选,因此每一个网络用户都是在线教育的潜在群体,在线教育的使用群体将会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