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氛围

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氛围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顺河区样本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学校领导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重视的不够,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薄弱。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学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顺河区的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持积极的态度,并将信息技术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必备的教学手段。由此可知,顺河区的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氛围

学校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性不高的教师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对大多数教师也会起到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对顺河区样本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学校领导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重视的不够,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薄弱。由此可见,样本学校尚未形成良好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氛围。然而,氛围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缓慢、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学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技术环境

搭建良好的技术环境,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根本保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需要在良好的技术环境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完善。这里所指的技术环境既包括硬件设施和学科教学软件。在调研发现,本地区小学阶段的学校拥有较差的技术环境;大多数教师没有独立使用的办公用计算机;学科软件配备不足。因此,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技术环境,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应能达到在课堂教学中能用的标准;其次,需要为每个教师配备独立办公用计算机;最后,在硬件设备设施配置到位的基础上,还要引进相配套的学科软件。

2.提高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践者,其自身的观念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其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的程度。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顺河区的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持积极的态度,并将信息技术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必备的教学手段。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他才会去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具体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完善师生教师交流的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等;相反的,如果一个教师完全按照自己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从功利的角度考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对改进课堂效率的帮助不大,在这种肤浅的认识基础之上,可能就会认为利用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还会加重自己的课业负担,浪费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就会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产生敌对情绪。一个教师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会主动地将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也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条件。在今后开展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只有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促使教育技术观念发生转变,才会逐渐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提高当地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是目前的学校培训亟须解决的任务。(www.xing528.com)

3.完善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职称因素与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关联性不高;另一方面,样本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样本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力度有限。由此可知,顺河区的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在以往的培训中,培训的考核成绩对工作绩效考核没有任何影响,部分教师总是对参加技术培训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不仅使培训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挫伤其他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校教师中造成恶劣的影响。通过奖励制度、纳入绩效考评等措施,一方面可以转变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态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热情,从而改善培训效果。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培训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才能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逐步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学校可以从鼓励教师在教学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制订各种教学制度,鼓励教师去主动应用、大胆实践,消除其对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顾虑。

最后,学校可以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微课大赛”“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比赛,针对去的优秀成绩的家搜,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渐渐形成一种引发教师实践的内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