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辅助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不仅表现在教师利用教育技术手段的转变,还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革新。虽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任何技术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工具,在教学活动中依然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学科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条件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过程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更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厘清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和缺乏精细的教学设计,就会使信息技术脱离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失去教育的价值。具体表现就是,技术手段会喧宾夺主,将课堂变成图片展示课、视频播放课。
2.复杂性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复杂性特点,主要是指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育资源的准备、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过程相当复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较之前教育资源准备过程更具复杂性,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其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思维品质、推理能力、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时,不仅要考虑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资源的制作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制作出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熟练掌握多种修改图片、视频等软件工具,还要具备能够根据小学生审美特点,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结合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资源运用的复杂性,主要是从教师课堂运用的角度进行考虑的。小学语文教育资源有效运用的复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要具备调节学生最佳学习状态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更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处于长时间的兴奋状态。如何调节二者的矛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具备将传统媒介和信息技术媒介进行有机结合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归根到底,这只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选用的一种媒介。任何媒介的作用都不是万能的,都有自己本身的弱点和缺陷,信息技术媒介也不例外。如何将黑板、粉笔、实物等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机结合,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最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多重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要将语文学科知识的体系传授给学生,还要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日后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奠定基础。(www.xing528.com)
3.丰富性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丰富性特点,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以多样化形式来呈现课堂内容、创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实现多重性的教学目标。丰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通过借助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教学媒体的课堂,可以将学科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与传统语文课堂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单调的教学场景相比,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次,创建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将游戏活动、竞赛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开展,打破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使课堂的展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最后,实现多重教学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有效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可以将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更好的方式传达给学习者,增加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因此,在信息化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达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的教学目标。
4.效率性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效率性特点,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媒介,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呈现出更多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四大技能的训练一个不断重复指导和练习的过程,这在无疑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教师从“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的教学指导工作中解放出来,从减轻教师教学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