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要素被各方面条件所制约,制约条件不同,要素所处的地位也不一样,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存在差异,所构成的组合也相异。依托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学习既可以发生在线下(现实中的互动交流),也可以发生在线上(在线学习)。慕课教育也是如此,不仅可以在线下进行,也可以在线上开展,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各要素间的组合关系也因学习发生方式的不同而相异,线上主要包括“三角”结构和“多维网络”结构,线下为“网状”结构。
1.线上结构
(1)“三角”结构
借助于技术的支撑,慕课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微课和慕课为载体,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加工,制作成短小的教学视频,并将其组织起来或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链接,以便于学习者学习。学习者通过移动客户端和网络平台,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境下,各要素间组合的结构称之为“三角”结构,由教育者、学习者、慕课和微课等载体所构成。在此结构的教育活动中,还应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首先,微课、慕课的制作应把握小步子原则和整体原则。微课、慕课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相互发生作用的中介,其制作和使用应该以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为起点,将教学内容逐步分解,呈阶梯状,并且两个步骤的跨度也应适中。除此之外,在一个个小视频的使用中,还应把握整体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关注由知识延伸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可能给学习者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注重教育的整体效果;其次,教育者在使用微课、慕课时,应避免“依赖性”,并非所有的教育内容都适合以微课、慕课的方式呈现,如实验体验、人文情怀等。
(2)“多维网络”结构
关联理论的创始人乔治·西门子(George·Siemens)认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大多数学习理论都将学习看作发生在学习者个体内部的活动,而实际上,学习还可以发生在个体的外部,通过连接各节点,形成一个学习网络,各节点在学习网络中相互作用,创生知识和技能。发生在学习者外部的学习是慕课教育课堂教学之外的线上学习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慕课教育各要素间形成的结构为“多维网络”结构。“多维网络”结构中节点的数量不限,各个节点通过连接相互碰撞,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生成一些新知识,而这些知识将对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之后可能会影响其他人,整个过程在动态中发展。相对于服务课堂教学的线上结构,在“多维网络”结构中,学习者与教育者的界限不再明显,个体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平台上浏览与学习,也可以抛出自己的疑惑,与全世界各地学习者进行交流和探讨,深化认识和创生知识。在多维网络结构中,学习建立在各种观点之上,知识在各种观点的交流中得到扩充和深化,甚至生成一些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的小努力可以弥补少数人的大努力。(www.xing528.com)
“多维网络”结构以节点为基础,注重各节点之间的连接,连接是形成学习网络的关键因素,故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参与和分享的原则。个体的节点虽从属于网络,但具有很强的自治性,参与与否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假如节点不参与,则无法形成连接,信息间的流动也将会受到影响,故节点的参与是“多维网络”结构得以形成的基础。而将各节点相连接的关键在于分享,个体需要把自己的困惑或经验与他人分享,相互作用,产生碰撞。参与和分享都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虽然在实施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两者对多维网络结构的重要性却显而易见。
2.线下:“网状”结构
线下主要发生在学校课堂中,传统教育的要素组合一般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者组成的三角结构,教育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按照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进行,强调知识的完整性。教师和学生作用于教育内容的时间和地点也相对固定,整个教育过程大多发生在学校的课堂中。而关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由于教育资源的封闭和获取途径的稀少,从教学活动来看,教师处于主动和主体地位,学生相对被动。但从整个教育认识活动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认识活动的主体,教育内容是被认识的客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内容的学习完成整个教育过程。
而慕课教育注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宽了资源的获取途径,同时也使教育内容的载体更加多样化,其要素组合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三角结构,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其他等四者组成的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网状”结构。线下“网状”结构围绕着问题,将教育的各个要素相联系。慕课教育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教师和在校学生,还包括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社会成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既然慕课教育的活动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那么,问题来自哪里呢?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者先前教育内容的学习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对于教育内容所不理解和困惑的地方;其次,基于教育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即在进行教学之前预设的问题;最后,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基于培养学习者核心素养的要求,教育者将打破学科结构,根据问题,对教育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并且在编排的过程中把握“生活化”原则,以便于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学习者对于内容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借助于丰富多样的教育物资,如在线学习平台、论坛、电子白板、屏录软件等,除了被动地接受,还可以围绕问题,通过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性、交互性学习。结构中的其他,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有利于教育活动开展的未知因素,如社会工作者、教育情境、家长等。
“网状”结构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故在其实施中,所遵循的原则也应基于问题。首先是学习者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此结构中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学习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教育者要相信学习者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并提高其能力。其次是教育者的问题指导。在学习者遇到问题和障碍时,教育者应把握“指导”原则,帮助和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扫除障碍,而非“代劳”,直接告诉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