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同南斯拉夫毗邻,由于地理和历史,以及民族的原因,两国关系充满了恩恩怨怨,曲折复杂。其中,科索沃问题的演变又严重影响到双边关系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阿尔巴尼亚已变成意大利的半殖民地。1941年4月6日,南斯拉夫遭到德意法西斯及其卫星国的瓜分,科索沃则被意大利、德国和保加利亚分割为3个占领区。意大利占领区最大,并入阿尔巴尼亚本土。同时被并入“大阿尔巴尼亚”的还有马其顿西部地区。
占领期间,科索沃的阿族人支持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建立一个在意大利保护下的“大阿尔巴尼亚”。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德国人扩大在科索沃的占领区。亲法西斯的阿族民族主义分子成立了“国民阵线”“第二普里兹伦同盟”和“斯坎德培CC师”,指望借助法西斯势力实现“独立”。
1943年年底,阿族认为摆脱南斯拉夫和加入阿尔巴尼亚的时机已经成熟。12月31日至次年1月2日,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的共产党人和游击运动代表在阿北部小镇布雅召开会议,通过一项引起争论的决议。该决议指出,“科索沃和梅托希亚是一个居住着阿尔巴尼亚人最多的地区。它过去和现在一直愿意同阿尔巴尼亚联合”,因此,应该为阿族人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赢得自由。1944年3月,南共中央致函阿劳动党和南共科索沃区委,拒绝布雅决议,强调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两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应加强合作和协调行动,关于民族自决权和边界问题,应留待战后解决。
战时,南阿两党虽然在解决科索沃民族地位问题上确有分歧,但为了反对共同敌人,分歧不仅没有公开化,相反,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还进行了较好的合作。在阿抵抗运动的最高指挥部有南共的常驻代表和军事使团。阿劳动党领导从铁托领导的党和游击队那里经常得到有关进行战争和建立阿尔巴尼亚国家组织的指示。1944年9月,应南人民解放军的邀请,阿游击队派出两个师到科索沃协同作战。11月,南人民解放军开始收复科索沃的战斗。1945年2月科索沃的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这年7月10日,科索沃根据该地区人民自由表达的愿望,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范围内的一个自治单位(区)。从1969年起科索沃自治区升级为科索沃自治省。从此,阿族人同南斯拉夫境内其他少数民族一起,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民族自决权利。战后阿尔巴尼亚把发展与南斯拉夫的关系摆在首要地位。
1945年4月29日,南第一个正式承认阿民主政府。此后,两国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1946年6月23日至7月2日,霍查率政府代表闭访南;7月9日,阿南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南向阿承诺提供经济、技术、文化和军事援助,派遣各种领域的专家和顾问。
从1946年起,南阿两国在种族、边界和少数民族等问题上出现分歧和争论,关键就是科索沃问题。
1948年6月,“共产党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决议发表后,阿共产党和霍查开始指责南共领导“坚持反马克思主义和反阿尔巴尼亚的立场”,企图把阿变为南的第七个共和国。同年7月1日,阿宣布停止履行两国间除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外的27个条约、协定和议定书。两国关系迅速跌入低谷。从这时起,阿参加了“共产党情报局”和苏联对南的围攻,在科索沃问题上又制造新的麻烦,使那里的局势进一步复杂化。1949年5月,阿将亲南派领导人佐治逮捕,以“铁托主义者”的罪名秘密处决。同年9月,阿公开号召生活在南境内的阿族人分离出来,加入“母国”阿尔巴尼亚。这样,两国中断了外交关系。直到1968—1971年南阿关系才逐渐正常化,但围绕科索沃的争论仍未停止。
1960年6月3日,恩维尔·霍查在佩什科比发表讲话说:“贝尔格莱德的修正主义者奉行的是塞尔维亚历代国王的政策,他们使科索沃脱离了阿尔巴尼亚。”(www.xing528.com)
1971年南阿关系实现正常化后,两国的边界开放,人员往来自由。阿尔巴尼亚的教师、教科书和印刷品源源不断进入科索沃。
铁托去世后,科索沃自治省的情况变得更加混乱。1981年3-4月,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示威浪潮演变成为席卷整个科索沃的骚乱。3月11日,科索沃省府普里什蒂纳大学一些学生因为食堂伙食问题(发现汤里有虫子),举行抗议活动和一些小规模的罢课,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后来,事态进一步扩大到全省,形成冲突。3月25日、31日和4月1日、2日,除阿族学生外,一些厂矿企业也参加游行示威和罢工活动,并与警察发生冲突。一些示威者身藏武器,打伤警察和示威群众,并以武力包围了共盟省委大楼,提出了“我们需要共和国”“科索沃成为共和国”等要求。骚乱已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5月,南当局决定不对这些要求让步,而采取强硬态度。南当局调来部队,宣布对科索沃实行戒严,禁止公共集会,截断科索沃同外界的联系。在采取镇压手段时,造成一些伤亡,并逮捕审判一些闹事的组织者。
关于南斯拉夫的阿族人的地位问题,地拉那当局一直十分关注。它认为在南的阿族“被分散到两个共和国和一个省”,以便更容易加以操纵。同时,阿宣传机器一直称,在科索沃的阿族人享受不了“某些”宪法权利,而在马其顿的阿族人则几乎完全被剥夺了权利。因此,霍查曾在文章中要求在南的阿族人在领土和行政管理方面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单位,也即联合成为一个共和国。1981年科索沃事件时,霍查明确表示,科索沃和其他阿族人居住的地方均属于阿尔巴尼亚,应当归还给它。他强烈谴责南当局对阿族人的镇压行动。阿尔巴尼亚的这一立场使阿南在科索沃问题上的争论更加激烈,使解决科索沃阿族问题复杂化。科索沃一有风吹草动,阿官方和舆论就火上加油,做出强烈反应。南则指控阿力图煽动武装暴动和分离主义,搞阿尔巴尼亚大一统主义。南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不同意让科索沃成为一个共和国:第一,人们担心出现一个亲阿尔巴尼亚的共和国;第二,塞尔维亚也不愿意放弃这一地区,否则,整个南斯拉夫的统一可能遭到威胁;第三,南认为,主体民族在南境外,而在境内的是少数民族,不能成立共和国。
此后,这个被称为南斯拉夫“多事之邦”的科索沃自治省常常荡起新的波澜,罢课和罢工浪潮经常不断。科索沃事态的发展既影响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又给南阿两国关系投上了一层阴影。
1985年霍查去世之后,科索沃局势稍显平静。1988年10 月17-21日,阿族人在科索沃的许多城市举行示威,反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和对科索沃自治的破坏。阿政府上诉到国际组织,谴责南的暴力行动,而阿族侨民团体在欧美各地组织了抗议集会。
可以说,在整个阿南关系中,科索沃问题必然使阿尔巴尼亚卷入南斯拉夫的内部事务,向它提出阿族人地位问题。阿尔巴尼亚自觉不自觉地支持在科索沃、马其顿和黑山部分地区的阿族人的分裂主义活动。
阿尔巴尼亚对科索沃问题的态度是一贯的。它认为捍卫科索沃阿族的基本人权和自由,是阿义不容辞的“民族夙愿”。到1989年之前,地拉那强调要维护科索沃阿族作为少数民族的权利,像语言、教育、文化等。从90年代初起,随着南联邦形势的恶化和阿尔巴尼亚走上多党议会民主制道路,解决科索沃问题成为阿的官方政策,指出这是涉及“阿尔巴尼亚民族利益”的重要问题。
90年代初,当前南斯拉夫一些地区发生危机时,阿南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阿积极声援阿族独立,脱离南斯拉夫。1991年9月22日,科索沃举行全民公决,科索沃“议会”做出决议,承认科索沃1990年9月7日宣布为共和国是合法的,是联邦里一个“独立的主权共和国”。一周后,即9月30日,阿政府表示“祝贺和支持科索沃议会的决议”。10月8日,阿总统阿利雅致函祝贺科索沃共和国“合法化”,保证竭尽全力支持科索沃共和国扩大国际承认和加入国际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