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丘吉尔与斯大林划分势力范围

丘吉尔与斯大林划分势力范围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1942年8月,丘吉尔就偕同他的军政顾问和美国总统驻英特使哈里曼,前往莫斯科拜访了斯大林。在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前两周,丘吉尔曾指示英国驻莫斯科大使,要他向斯大林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试探就确定在中欧、南欧和巴尔干的相互利益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丘吉尔将试探情况通报了罗斯福,但罗斯福表示反对。10月9日,丘吉尔亲赴莫斯科,同斯大林讨论了欧洲和巴尔干问题。

丘吉尔与斯大林划分势力范围

1944年年初,苏联军队把解放敌占区的全部国土作为这一年的主要作战任务,并为此对德军发动了“二战”史上著名的十次打击。

3月17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渡过普鲁特河,逼近罗马尼亚旧边界。4月2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称它无意“侵占罗马尼亚一寸领土或改变罗马尼亚现存的社会制度”。4月10日,苏军渡过谢列特河,在喀尔巴阡山前停止进攻。8月20日至9月底,苏军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在黑海舰队的配合下,进行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歼灭了拥有80万兵力的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向前推进了800—1000公里,解放了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第七次打击)。其间,8月24日,苏军两个方面军在普鲁特河渡口会师,把敌军主力22个德国师和部分罗马尼亚军队包围在基什尼奥夫以南的森林地带,接着歼灭了这股敌军。此后,苏军分头向罗马尼亚中部和东部推进。

8月23日,罗马尼亚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和全国主要城市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政权,建立了罗马尼亚新政府。新政府立即宣布退出反苏战争,对德宣战。8月30日,苏军占领罗马尼亚最重要的石油工业城市普洛耶什蒂,8月31日进入布加勒斯特。

9月5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9月8日,苏军进入保加利亚。9月9日,保加利亚共产党在首都索非亚和其他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一举推翻了亲法西斯的政府,建立了祖国阵线民主政府。

由此,苏军打开了通向德国在欧洲的最后一个盟国匈牙利的通道,也为进军南斯拉夫创造了条件。

见此情况,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些坐不住了。此前,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他始终紧紧盯着巴尔干半岛这一“欧洲软腹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从这一地区向德国本土进军,以便英国能在它的这一传统势力范围内多分一杯羹。

早在1942年8月,丘吉尔就偕同他的军政顾问美国总统驻英特使哈里曼,前往莫斯科拜访了斯大林。在双方辩论时,丘吉尔打开一幅南欧、地中海和北非的地图,推荐他进攻北非的“火炬”计划。他说,假如本年度能够占领北非,盟国就可以威胁希特勒欧洲的腹部。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丘吉尔画了一个鳄鱼的图形,借此向斯大林说明英美的战略意图:在打鳄鱼的硬鼻子时,也要攻击它柔软的腹部。

1943年7月16日,丘吉尔在给南非联邦总理史末资的信中说:“巴尔干半岛的形势也是极有希望的。……我们不仅应当占领罗马,在意大利尽可能地向北推进,而且我们必须伸出右手,援救巴尔干半岛的爱国者。”

然而,丘吉尔的“巴尔干计划”未能实现。

在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前两周,丘吉尔曾指示英国驻莫斯科大使,要他向斯大林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试探就确定在中欧、南欧和巴尔干的相互利益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当时,苏联红军正迅速逼近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而丘吉尔则愿意在这一地区做出让步,以作为对方在巴尔干其他地区,首先是在希腊做出让步的报答。丘吉尔将试探情况通报罗斯福,但罗斯福表示反对。丘吉尔在致函罗斯福时态度十分坚决,执意要罗斯福同意他做的这种安排。在丘吉尔的强求下,罗斯福终于让步了。(www.xing528.com)

10月9日,丘吉尔亲赴莫斯科,同斯大林讨论了欧洲和巴尔干问题。关于这次会晤,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写道:

我们在10月9日下午抵达莫斯科,晚上10点我们在克里姆林宫进行了第一次重要会晤。当时在场的只有斯大林、莫洛托夫、艾登和我,另有译员皮尔斯少校和帕甫洛夫。这是达成协议的合适时机。我说:“让我们安排一下巴尔干的事情吧。你们的军队已经占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那里有我们的利益、使团和谍报人员。我们不要在小事情上造成误会。至于英国和俄国,你看,你们在罗马尼亚保持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保持90%的影响,在南斯拉夫各占50%,如何?”

我把纸条从桌子上推到斯大林面前,斯大林听完了翻译,停了一会儿,然后拿起蓝铅笔,在纸条上画了一个大钩,之后便把纸条还给了我们。解决全部问题所用的时间还没有写这张纸条所用的时间多。此后是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写着铅笔字的纸条在桌子中间放着。最后我说:“人们会不会认为,对于千百万人命运攸关的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解决得如此轻而易举,这是否显得有些玩世不恭?还是让我们烧掉这个纸条吧?”“不,您还是把它保存起来吧。”斯大林说。

南斯拉夫时事评论员雷•菲亚奇科曾在《在雅尔塔的幕后》一文中说,丘吉尔那张闻名的纸条上写的是:

在这场交易中,除希腊外,其余地区都是苏联红军的战场,都在苏联的掌控之下。划分势力范围的事实说明,战前倡导的人民自决,即各国人民有权自己选择社会制度,并进行管理的权力,已经失去了意义。现在是胜利者有权决定别国人民的命运。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苏联红军打到哪里,就在哪里建立起听命于苏联的政权,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打到哪里,就在哪里恢复战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当然,在战争结束阶段,巴尔干事态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即同盟国、西方和东方的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因素,即每个国家阶级力量和政党力量的对比变化。在战争接近胜利的时刻和战后,巴尔干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不同,又由于在战争中有的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胜利,有的则主要是依靠苏联红军的帮助获得解放,它们都建立了新生的政权,但其进程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们的命运㢠然不同。

“二战”的结果几乎没有使巴尔干地图发生明显的变化。希腊、土耳其和阿尔巴尼亚维持战前的国家领土状况,即“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体系。具体领土变动情况是:南多布罗查归还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扩大了意大利归还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少量存在争议的地区,成为一个拥有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两个自治区(沃伊沃丁那和科索沃、梅托希亚)的联邦国家;罗马尼亚重新收复了北特兰西瓦尼亚,但却丧失了比萨拉比亚和南多布罗查。

当然,战后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政治制度的改变:6个巴尔干国家中有4个国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希腊和土耳其两国仍然保持战前的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