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无边的消费主义、精致的物质主义、价值的虚无主义的小时代。“在过去35年中,美国人的人均收入增加了70%,人均居住面积也翻番了,但是人均幸福程度并没有丝毫增长。”[4]
在一个被闪烁荧屏包围的世界、一个被不健康的美食和奢侈品诱惑的世界,我们仍在不断寻求刺激、追求高峰体验。关于幸福的逆向界定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大房子、不是宝马车,幸福不是“外在的快乐”、不是巴胺与内啡肽的混合物。一项世界范围的研究显示,那些获得持久幸福感的人拥有的钱大多只够基本消费。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所谓“文明”,所谓“社会化”,都是某些积极进步的东西。文明的进程是一条不断向前进的道路,虽然我们也承认在某些文明的交替时出现的困顿,但常常都认为,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致力消灭对自然供给物的依赖,骄傲地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却不无沮丧地发现,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www.xing528.com)
小康之后的幸福也许不是直奔“大康”。小康之后,我们就多多少少有条件去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了。真说起来,倒不是小康本身让人幸福,而是小康能给我们自身实现内目标的自由,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地做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小康之后,物质条件对幸福的边际效益就迅速下降,温饱之后,幸福主要来自实现生命成长的共同学习和寻找心灵归属的诗意栖居方面,不在于吃、穿的讲究和住、行的排场,走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平民深知这个朴素的道理,他们选择了前者,而不屑于后者。近20年来,商品经济大面积地释放了中国社会的世俗诉求,对物质的贪欲被无节制地放纵。我们却从中发现了社区学习共同体这块“绿洲”。它的顽强存在说明了什么?是开发这块“绿洲”的平民告诉了我们——人类的真实天性。
过去,人们一直追求经济上的自由与平等,一直将生活富裕与生活幸福画等号。“我们尚未创造出任何人类的新概念,能为非经济领域中的反应及利益,提供表达人类真实天性的独特性;为新的非经济领域中的自由,提供自由的真谛。我们无法将经济报酬及经济满足替换成非经济的报酬及满足,作为行使自由的最高目标。”[5]只有当经济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富足不再被视为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时,真正的自由与幸福才可能实现。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自由是共同学习的自由,我们所说的幸福是实现生命性价值的幸福。与追逐欲望的竞争以及由此驱动的经济竞争不同,平民在非经济领域的自由与幸福的新追求没有自我毁灭的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