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创造了人,共同学习是人的生命的本性。社区学习共同体,正如康德所说“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所谓无目的,是指无直接的、具有社会性功利目的,即无世俗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和社会目的。但是它又具有合目的性,符合人性向真向善向美的总趋势,符合人类生存、温暖、发展、延续的总目的。
“成人教育是在自由中,为了自由和通向自由所进行的教育。”[22]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许多观点与现代终身教育奠基人保罗·朗格让相同,60年前,他发现了问题,也明确了方向,但是没有找到实践其理论的载体。
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累积多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我们的研究实践了保罗·朗格让当年的论断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在立意和形式上与保罗·朗格让的真正的成人教育相同。不仅如此,我们的研究还发现,社区学习共同体对成员的生命成长、实现人的生命性价值,具有其他载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被认为是生产力,与这种教育相对应的“学习”,自然也可以理解为生产力。然而,我们以为,真正的学习,是基于本质意志的学习。学习力,就是人的生命力;共同学习力,就是人类的生命力。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实现生命性价值的有效途径。
1.学习本质:生命学习与生命成长。
生命的本原是共通的,一切有生之物都是生生不息、息息相通的。人类有欣赏美妙音乐的生物共性,动物和植物也能感知音乐,就是一个例证。心与生命同义,所以宇宙大生命与人的生命相通一体。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与宇宙生命同一的生命,是与世间万物、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不是与自然为敌的。这样的生命,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的应然,并不是所有人的生命的必然。真正的人的生命,是人类身心进入生命自觉阶段,此阶段是身为心用,而不是身为物役。社区学习共同体所张扬的价值,是与宇宙大生命一体的生命性价值,而不是心为物用的工具性价值。
我们把学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学习,是为了生存,求权、求利、求名,追求的是术和器,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目的和手段可能是矛盾的;第二类学习,是为了生命的学习,是求静,求安,求生命成长即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学习,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目的与手段、目的与过程是一致的。
社区学习共同体回应了人的生命的内在需求,体现的是人的本质意志。人们不是向外逐求,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是向内要品质要力量,以便有更淡定的心态,更好地挖掘潜知潜能。当我们享有着物质上的富裕,没有战争和革命的血腥,我们许多人的生活单调无聊,并不知晓生命的意义。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本真的心的学习”,为迷茫的人们找到了通往人性完善的道路。《红楼梦》的伟大魅力和美感源泉,不在于它折射了某种社会发展形态,也不在于它的哲学理念,而在于它呈现了一群生命,一群空前精彩的诗意生命。这些生命,充满着儿童的天真和原始的气息,在你争我夺的功利社会里保持一种最质朴、最纯正的心。只有这样的生命,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林黛玉、贾元春、薛宝钗、妙玉、史湘云、贾探春、李纨等站在浊泥世界彼岸的女子,都是诗意的生命。在21世纪的中国,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之中,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广泛存在于城乡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一样具有无穷的魅力。它的魅力不在于事业的成功,而在于生命成长,带有原始诗意的生命成长;不在于社会和组织,而在于人,一群带有儿童天性、生命本然的人。生活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不带社会功利目的地进入其中,让自己回归到本真本然状态,追求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安宁,追求天赋潜能的发展,把物质利益得失抛在脑后。参加社区学习共同体学习的人,是以低姿态生活在人间的草根民众,他们大多数不是诗人,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写出了感动自己的生命诗篇。杭州清凉峰太极拳俱乐部的胡新人,一位曾因重病动过大手术的老校长说:“我退休后的生活更忙碌、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意义,是因为我能从俱乐部里找到生命的意义。”一起学习已逾10年的杭州星火社区书画摄影学习共同体24名成员中有10位80岁以上的老人,82岁的韩家礼说:“共同学习让我返老还童,不为名利的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超出自己的预期,生活因学习充满了诗意。”
2008年,笔者就有这样一种理想,让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城乡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去学习、去生活,这一理想实现之曰,我们将创造另一种人类社会的奇观。社区学习共同体思想与实践,代表的是人性的回归、心性的澄明、人生的意义、人类的续长,是生命之学。是向内用力要品质,不是向外用力要资源。因此,它与所谓的“成功学”相悖。我们相信,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思想与实践,必将在人们遭受物质主义膨胀带来的灾难时,被更多的人所重视。
2.学习方式:多向互动,知行合一,享受过程。
单向思维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而双向思维,则强调对话、协商和共享,是一种和谐哲学。我们所高扬的共同学习思想和行为,把握了人类学习的本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学习,契合人的本性,符合人的学习规律,是双向思维的具体体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目的在这里得到最好的统一。学习者享受学习过程、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这一过程,是美的历程,而且是群体共同创造的美的历程,虽然有时是苦的,然而恰是契合人的本性的,也是符合成人的学习规律的。
保罗·朗格让说:“成人教育对作为整体来讲的教育所作的贡献也是有决定意义的,也是不可代替的。……正是在这个领域里,团体工作取代了个人专设的正式讲座、课程和练习。成人教育,除了仅仅作为学校教育辅助和补充等形式以外,避免了分数、名次和奖励的做法,以及那些所有过去时代流行的而且我们的学校仍在运用的杂七杂八的做法。通过成人教育,教育的本色得以显露,即成为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话双方根据各自的身份,特殊的成就和才干参与对话并有所贡献,而不再象以往那样只根据一种特定的方式。不采用择优原则,是因为择优不讨人喜欢,同时又是白费力气的步骤;也不采取考试和发证书的办法,因为考试和发证书歪曲了教育作用,并且引起对失败的恐惧,损害了个性的正常发展。”[23]而我们所找到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正好能承载他的理想。社区学习共同体正是他理想中的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我们一直在探寻“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看到保罗·朗格让的这一段话,确信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代表的是方向,如学习方式是交流与对话,不是讲座与课程;不择优,不考试,不发证,不排名;身份平等,每个参与者都是成员之一;自主选择内容方法,出入自由;成员即学习资源并自愿做出贡献;等等。
以形象为特征的艺术生活,在“最后的人”[24]没有出现之前,一定会在人类反抗“异化”中得到重视。李泽厚认为,寻找历史与伦理的统一,可以“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社区学习共同体,能够帮助成员实现生命的成长,它是“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有效载体,人们走进社区学习共同体,就是对于人的异化的积极的反抗。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我们要说是“共同学习”创造了人和发展了人;蔡元培先生说“美育代宗教”,他强调的是信仰对人的重要性,而美育对人的发展极其重要且带有本源性特征。其实中国不是宗教社会,中国虽然有许多人从事佛教活动,但未必有佛教信仰。索取是迷信,是信仰的异化。累不觉苦的付出才是信仰。中国人需要信仰,我们以为,学习即信仰,共同学习应该是小康社会实现后中国人的共同信仰。
3.学习收效:生命成长,生命状态的积极转变,成员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守望相助。
互助,是人的本能或称社会本能。克鲁鲍特金的《互助论》[25],从虫、鸟、兽和原始人群同族同类间生活上合群互助的种种事实,证明互助正是一种人的本能。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人与人的交往,不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短暂相遇,而是一些生命对另一些生命的相互的积极影响。“装”“假”“虚”的东西多了,人们更愿意投入一个能体现真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群体生活。社区学习共同体正是这样的群体。当人在这样的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人们会体验到城市社区的归属感,这样,城市方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实现了个体的生命成长。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生命的统一,具有完整性、自主性、超越性、独特性。实现人的生命性价值与人的地位、权力、财富无关。社区学习共同体为最普通的民众实现生命性价值找到了载体。参与学习的每一个人,不一定有事业上的成功,但都会有当下的幸福快乐。这里没有失败者,只有分享和共赢。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生命体,关注成员的生命状态、生命质量。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健康,是否诗意尚存,只有一个尺度可以衡量,就是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活力是否存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成员身上展现出来的正是人的尊严和活力,在一个等级框架社会里失去的,恰好是社区学习共同体中能得到的。从本质上讲,社区学习共同体是诗意的存在,是真正社会学意义上的“共同体”的活性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状况,标志着一个地区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高低。
广泛存在于我国城乡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犹如路边的小草,毫不起眼。然而,正因为它的草根性,决定了它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活力。十余年来,当我们发现它、走近它、品味它、研究它,其独特的内涵和无穷的奥妙让我们惊奇不已,研究所揭示的“本质意志、共同学习、守望相助、生命成长”四大本质特征,让我们坚信,它确实是原始共同体的活性存在,是满足高度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下普通民众人生价值诉求的“草根心家”,是城乡居民从温饱走向幸福的新路径。生活在其中的平民,尽管不能让自己的“样子”更光鲜,却实实在在地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把平凡人生活出“味道”来。
【注释】
[1]生命学也称生命科学,源自于东方数千年的文明文化,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列的第三大类科学体系。生命学或生命科学与西方的生命科学不是同一概念。东方的生命学以对内在生命探索为宗旨,而西方生命科学准确而言是生命体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物理方式把人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产生的一门科学。
[2]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关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6页。
[3]刘再复:《人文十三步》,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第20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02页。(www.xing528.com)
[5]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8页。
[6]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4—55页。
[7]刘再复:《教育论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99页。
[8]许锡良:《集中营幸存者给老师的信》,《人事天地》2007年第1期。
[9]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第84页。
[10]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第86页。
[11]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第88页。
[12]冯·贝塔朗菲、A·拉威奥莱特:《人的系统观》,张志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9页。
[13]吴清友: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曾经历了三次心脏手术。2010年,到他经营的诚品书店看书的人超过1亿人次。2013年,诚品书店营收130亿元台币,会员98万。他曾说:“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创作和探索。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14]胡适:《胡适文存》第二集,台北:台湾远东图书出版公司,1983年,第413页。
[15]刘再复:《双典批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16]刘再复:《双典批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17]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60页。
[18]罗洛·梅:《存在之发现》,方红、郭本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6—137页。
[19]罗洛·梅:《存在之发现》,方红、郭本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20]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3页。
[21]《老子》第十六章。
[22]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滕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8页。
[23]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滕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7—18页。
[24]尼采所说的“最后的人”不是指“超人”,而是最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却又似乎在俗世混得最好的人,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向人们展示“超人”的热情、活力、智慧与勇敢,而“最后的人”则是“超人”的反面,无所建树,从不思考,安逸于腐烂的所谓的道德与纪律,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利,而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却用所谓的纲常伦理来美化和掩饰自己的无为与平庸,所以当查拉图斯特拉向人们展示“最后的人”的时候,人们非但没有警醒,反而欢呼说:“查拉图斯特拉!把最后的人给我们!”
[25]克鲁鲍特金的互助论的思想来源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他针对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强调指出,人类的互助精神之所以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没有受到强权势力的压制。在互助论中,国家是作为人类互助本能的对立面出现的。国家和私有财产之所以要被废除,因为它们违反了社会进化的自然法则,同时,由于人们具有互助的本能,因此没有国家和任何权力支配的社会不仅完全可能建立,而且更完善,更理想,更富有生命力。克鲁鲍特金指出,建立在自由协议基础上的城乡各自由公社的联合,是符合人的互助本性的一种制度,也是无政府社会的基本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