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诺尔斯在《非正规成人教育》一书中说,“对于大多数成人教育来说,‘测试’‘测验’和‘考试’这些词使人想起那么多不愉快的往事,结果在自发组织的成人小组中几乎很难使用。”[45]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是以学习过程为目标的学习,学习本身就是目标。如果将学习过程比作一场旅游的话,这是一场不设终点的旅程,风景永远在路上,对风景的评价也永远在路上。
像所有社区学习共同体一样,在杭州打铁关桑榆书院,评价就是分享。
每周二(学习日)一早,成员们来到陈列馆(学习场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上次活动布置的“作业”(比如临帖或者某篇古诗词的草书练笔等,成员们自己称之为“作业”),用夹子夹在纪念馆里临时拉起来的晾衣绳上,几乎每个成员都会把自己的“作业”带来,最后成员们的作品像晾衣服一样围着纪念馆内晾一圈,很壮观。成员们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求评论”。挂好“作业”后,你就会听到到处是“老孙,你过来帮我看看”“老朱,你来给我看看”“杨老师,你来看下我的”等等这样的声音。其中有些书法水平比较高的成员则特别“俏”(成员们用的词,表示很受欢迎的意思),很多成员都争着邀请他们来点评自己的“作业”。[46]
在这里,评价不是学习之外的选拔和竞争,而是成员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分享和交流。是在没有任何外部指令、外力干预的情况下,社区学习共同体内部自然形成的评价,对成员们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相反成员们感受到的是,由彼此坦诚交流带来的酣畅与轻松、共同分享带来的顿悟与喜悦。对于学习成绩的评价,成为成员间互助互学的一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许多证据都说明,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阶段。成人比儿童更能自觉地推动这种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成人似乎更关心他们的学习在把自己引向何方。因为他们参加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是由他们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服从硬性规定的结果,所以他们的自觉学习的动机要依靠他们相信学习的效果而得以坚持。对于这一切来说,自我评价尤其是长期性、过程性的自我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分为长期和短期两方面:短期方面,是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的评价;长期方面,是对自己生活质量提升和生命状态发生积极的转变做出的评价。
成功的学习旅程设计内蕴着一个所谓“70/20/10”的学习理念。即学习者只有10%的学习来自正式的学习经历;有20%的学习来自他人(同学、邻居、亲友)的反馈;还有70%的学习发生在生活的实践中。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是草根的、发生在社区生活实践中的学习,恰恰最符合上述的学习旅程,其学习效果已经被学习实践证明。
童汉奇:“太极拳确实是健身的法宝,我有很多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骨刺、下肢发麻、脑动脉硬化、腰酸背胀,现在很明显的好转是下肢发麻、背胀,一场拳练下来感到一身热汗,全身舒适、轻松,而不是疲劳,我坚信练拳的好处,我要认真刻苦地学习,要学好。”
童寿生:“我已经74岁了,家里农活又不得不做,心脏病也有几年了,还有高血压,一直在吃药。坚持练了近一年的太极,感觉脚有力了,腰能挺直了。连走路看起来都有精神多了。以前,穿裤子时不能一只脚独立站的,现在想怎么站就怎么站了,不怕摔倒了。还有晚上睡觉也好多了,很少失眠了。”
王水莲:“我也有74岁了。一直以来都很勤劳,农活又多。如今年纪大了,身体自然也有这或那个疾病了。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经常服药,使体质变得更差了。但是练了太极之后,身体变得比以前好多了。老伴也说:‘你练了太极以来显年轻了。我们的农活没少,可你岁数增大了,倒还是能挺住的。’我说:‘现在我有的是精神,对生活充满信心。’我几乎每天都打太极,再忙也打,因为打了太极后全身就是舒服。”
婉英:“奇怪的是,自从打了太极后,我已感觉到我身体真的有变化了。现在睡觉香,全身经脉通畅,整天干活有精神,颈椎也不怎么酸了。老公也说我现在脸色也好看多了。有这样的效果,真是感谢太极给我带来了福音。”
李雪滨:“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练习,两脚总算不会像踩到地雷一样发抖了,而且锻炼过后冲一个热水澡,一天神清气爽,不说精神抖擞,也不会看上去一点神气也没有,总之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王金法:“首先我觉得自己的精神、心态有所变化,我原是个急性子的人,遇事急得很,特别是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显得十分烦躁,近段时间以来,心情上好似有轻快一些的感觉。其次是自己的身体现状,熟悉我的人都说我的脸色容颜比以前好。走路以前腰老是挺不起来,都是驼着背在走,现在也精神了,腿膝盖关节也似松了点。上半年多走一点路,膝关节就受不了,近段时间,上山干活比较多,包括打山核桃,都承受了下来,虽然腿脚不是那么灵活,但总好似轻快了些。由于自身得了高血压病,劳累一点头就晕,睡眠差,近段时间以来,不怎么明显了。那次我原工作单位组织我们退休人员作了一次体检,医生说我的血压控制得比较好,我想和打太极拳是有关联的。”[47]
在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旅程中,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学习效果的长期评价,是融入学习过程与生活过程的评价。与成功的学习旅程设计理念相一致,自我评价也需要得到他人评价的印证;反而是对正式的短期的学习活动(传授知识技能)的评价倒是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学习究竟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这是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罗比·基德指出,这两种观点的荒谬程度不相上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除非学习是激动人心的,令人振奋的,否则学习过程就根本不会发生。除非学习所学东西极为容易,使人感到愉快,否则就谈不上学习。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根据自己的经验都懂得,学习是困难的、乏味的、反反复复的,是一种最艰苦的工作。我们所以要接受这一工作,只是因为学习对我们实现目标非常重要,可以使我们得到满足。但是那些“闹玩和游戏”学习法的倡导者却告诉我们,学习中可以除去辛苦和努力,丰富的和高级的学习可以没有痛苦。我相信那些被这种观点所吸引而投身学习的人很快便会大失所望。
另有一些人断言(第二种观点),学习必须伴随有严格的令人不快的措施,否则就谈不上学习。这与上述那种观点同样错误,其结果甚至更加有害……你有时会听到某一个人说:“只要学生对学习非常反感痛恨就行,至于他学习什么东西就无关紧要了。”人们常常断言,学习的价值在于通过严厉的、令人生厌的和痛苦的纪律传递人类的品性。这种违背人性的清教徒信条居然广为流传泛滥成灾。不幸的是,其结果是许多正常的人对学习都畏而却步。[48]
基于本质意志的学习和基于选择意志的学习的区别,不在于学习是痛苦的还是愉快的,而在于学习效果是自我评价的还是外部评价的。选择意志主导的学习者认为,学习是付出的,学习成功的标志是由社会评价的,是获取社会功利的代价。本质意志主导的学习者认为,学习是得到,是自我发展的必须,是自我评价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学习是为了社会功利,是获得学习以外的东西;后者的学习是为了生命的成长,是可以通过学习直接实现的。但是,学习一定需要克服困难与障碍,需要耗费精力与心血,需要毅力与恒心。
人们常说“心里有杆秤”,为什么是用“心”而不是用“脑”评价。这里强调的是:(1)自评是每个人的自由;(2)真正的自评是非社会功利的,即用良心来评价。
社区学习共同体对于其成员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共同学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是“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49]。因此,对于成员来说,主要的评价并非外在的绩效性的评价,即不是仅仅基于其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变化的评价,而是基于其内心深层的渴望、期待等是否得以满足的评价。
我们曾说成员的自我评价与其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是不能截然分割的,是因为成员自身就是社区学习共同体行为环境的组成部分。每个成员都承认这个“温馨的家”,并为之营造温暖而舒适的环境,表现为一种“群体共同善”。他们都愿意为“群体共同善”做出贡献和牺牲,尤其是核心成员。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评价理论是关于义务的,而非权利的。加入社区学习共同体,并为之做出贡献,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没有前提的。但是成员们都保留着一个权利,那就是离开的权利。如前所引,康德说过,自主和自愿正是善与道德的前提。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恩格斯语)如果用婚姻来比方,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关系是不需要用“婚约”和社会的利害关系来加以约束的,关系的存续即意味着共同的感情。但是,就此发生的自评,并非只有存续和离开两种选择这么简单,自评是过程性的,成员间的相互适应与改造无时不在发生。
婚姻如斯。社区学习共同体在这一点上亦相似,所有的成员都是建设者。守望相助也罢,心性相契也罢,成员间的关系一定经历相互适应与改造,即需要不断调适,而调适源于自评。
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自评,其实就是坚持对“自我发展”和“温馨的家”的个人定义权。因为这是两个概念,与个人经验、感受至为密切,是因人而生的,是个性化生成的,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超验性的定义。关于什么是“自我发展”,什么是“温馨的家”,我们要有自己的决定权。如果你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即某个适合于你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你的缺点将被包容或改造,你的学习、成长将不会由外来因素而受压迫。只要你站在那里,你就是一个胜利者。这就是一个内生性的、草根性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这就是一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反之,任何一个仅仅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学习社群,一个由外部社会功利促成的学习社群,一个只强调成员权利并以此为唯一吸引力的学习社群,都是缺乏内在生命力的,也可能红极一时,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自觉—自主—自给—自评”是社区学习共同体健康成长的四个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的标志。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以“自觉”为学习的切入点,以成员自觉的学习需求为动力;以“自主”为学习行为的发生;以“自给”为学习资源的供给和采用的方式;以“自评”为学习效果的测评和调整下一步学习行为的依据。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学习行为,均需要上一个环节的学习行为提供动因依据和传输动力。每一个环节学习状态的满足度均源于上一环节学习状态的满足度。“自觉—自主—自给—自评”四个关键环节依次递进,循环上升,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循环闭路系统。
【注释】
[1]李品:《姐妹编织社》,《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2]李品:《爱摄生活》,《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3]余锦霞:《百姓乐坊》,《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4]余锦霞:《打铁关桑榆书院》,《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5]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刘宪之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76—177页。
[6]孙艳雷:《清凉峰太极拳俱乐部》,《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7]余锦霞:《经典亲子诵读读书会》,《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8]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342—343页。
[9]丹·比特纳:《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韩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185页。
[10]丹·比特纳:《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韩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228页。
[11]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146页。
[12]余锦霞:《巧手女人家》,《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www.xing528.com)
[13]李品:《爱摄生活》,《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14]马克·安尼尔斯基:《建立福祉经济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5]王露璐:《共同体: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及其伦理意蕴》,《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6期。
[16]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9页。
[17]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341—342页。
[18]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刘宪之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87页。
[19]肉唐僧:《用脚投票的权利》,《东方早报》2013年10月13日第11版。
[20]肉唐僧:《用脚投票的权利》,《东方早报》2013年10月13日第11版。
[21]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刘宪之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86页。
[22]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刘宪之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09页。
[23]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341—342页。
[24]余锦霞:《巧手女人家》,《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25]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6]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刘宪之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04页。
[27]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刘宪之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5页。
[28]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264页。
[29]Carl Rogers:“Inter-personal Relations U.S.A.2000”in Convergence,第11卷第3期。
[30]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6页。
[31]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47页。
[32]李品:《闻涛越剧社》,《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33]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373—374页。
[34]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369页。
[35]戴维·温伯格:《知识的边界》,胡泳等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1页。
[36]汪国新、孙艳雷:《成员即资源:社区学习共同体内生发展规律探析》,《职教论坛》2013年第24期。
[37]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00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3页。
[39]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34页。
[40]Carl R.Rogers:Client-Centered Therapy,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51。
[41]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第363—364页。
[42]郑也夫:《警惕大人对“小人”的贿赂》,《南方周末》2009年10月15日。
[43]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9页。
[44]不吝称颂之意。唐代诗人杨敬之《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胜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45]Malcolm Knowles:Informal Adult Education,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1954。
[46]余锦霞:《打铁关桑榆书院》,《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47]孙艳雷:《清凉峰太极俱乐部》,《杭州市社区学习共同体案例集》(内部资料),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编印,2015年。
[48]罗比·基德:《成人怎样学习》(内部资料),蔺延梓译,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编印,1985年。
[49]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