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种学习评价的效果比较及优化方案

两种学习评价的效果比较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0]传统学校教育的学习评价采用分数制度,在班级或年级范围,对学生的分数横向比较纵向排名。多恩认为泥土可能是每一个人,每一片泥土都与大陆密不可分,某一天有一片泥土被海水淹没了,那就是一个人的死。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守望相助的关系。其实两者不宜截然分割,如对互学互助的评价,对归属感的评价,既是个人自评,也是社区学习共同体自评。

两种学习评价的效果比较及优化方案

西方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有一位英勇的拓荒者在山路上偶遇一头大灰熊,他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徒,于是慌忙向万能的上帝祈祷:“此时我并不需要特别的援助,但是,请千万不要援助那头熊!”困难对于学习来说也许有益,而评价则可能有害学习。学习就是去战胜困难,你只有在与困难的拼搏中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成长起来。而除了自我评价以外,任何其他的评价都可能有害学习。这在传统学校教育的学习评价中已弊端百出,如果对成人学习评价依样画葫芦,那更是雪上加霜了。卡尔·罗杰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结论:

我们整天忙于书本为基础的评价工作,但如果我们将此与学生自由地自我评价活动对比一下的话,我们就会得出一种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激进的结论。这就是,外部的评价妨碍和损害了个性的成长。不管外部评价是受到欢迎还是不受欢迎,它似乎不能使较成熟的、负责任的或社会性的自我(作者注:成人的全部特征)得以发展,而只能带来相反的结果。[40]

传统学校教育的学习评价采用分数制度,在班级或年级范围,对学生的分数横向比较纵向排名。这是否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身上发生的真实变化,是一个令人怀疑的问题。评分的标准是以班级的平均水平为基础的。按照班级的平均速度前进的学生不能提高成绩,而进步较慢的学生虽然有进步,却只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在下降。假如你这次测验的分数比上次提高了5分。这5分对于你很重要,实现了某种突破,但全班的平均分提高了10分,你的排名仍在下降,你还是备受打击。

外部评价需要检查和观察,但任何的检查和观察都会对客体产生某种程度损害或引起客体不适,这在医学上已经被证明,在学习上也同样如此。“有一些同学参加了一个月时间的学习班。在学习开头,他们不知道是否要给予正式的学分。在前两个星期,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和问题,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不管是个人学习还是集体讨论,大家都很努力。但就在这一阶段末,教育系宣布要给学分,这时本来只是从教师那儿得到一些帮助,专心研究他们感到重要而又关系很大的问题的同学,开始询问教师认为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只学习教师教的东西。指导这个学习班的教授说,在第二个阶段,学生的紧张感增加了,满意性减少了,深入的应用讨论也减少了。”[41]

遵从外部评价就是生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如采用外部评价,势必会破坏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成长机理。会偏离自觉,让别人的意见左右了你的本质意志;会偏离自主,让统一的要求取代了你的心灵指示;会偏离自给,让互学互助关系淹没在竞争关系的冰水里面。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里,只有个人成绩,没有集体胜负,在考试面前,同学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体间的竞争关系,只需单打独斗,因升学考试分数差异同学们各奔前程。社区学习共同体却从来不存在超越共同体的个人成败,而是在共同营造的行为环境中获得肯定感、满足感和归属感。(www.xing528.com)

教育的本意是助学,是帮助人全面而自由地实现自我的潜能。今天教育的效果却是帮助人实现功利。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在《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中用大量实例告诉我们,一场全球性的教育危机正在发生:各国教育正选择追求短期效益,“培养完全适用于赢利的有用技能”。外部评价所产生的表扬批评会伴以奖励惩罚机制,这些外部的诱惑要挟只会干扰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

心理学家做过好多实验。比如减肥的实验,奖励组成员若体重下降每周能两次获得5美元,另一组没有奖励。起初奖励组效果突出,但是五个月后奖励组成员体重反弹,反而是非奖励组成员越来越苗条。戒烟实验效果近似,非奖励组的最终效果好于奖励组,且后者中撒谎的比例比前者高出一倍。[42]原因是什么?针对一次性的行为,奖励有杠杆的作用。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则靠自我启悟产生的内力,外部的评价和奖励,只会诱导你偏离原始的目标。

有人主张通过外部评价影响社区学习共同体,用奖惩加以规范。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是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学习,本质意志是与自身荣誉相关的、善的。“因为荣誉被感觉到和被设想为现实,原因是它本身就是本质意志,只要本质意志参与一个共同体里所信仰和赞许的善事,因此本质意志就是善的,以及由于其存在也会显得是善的。因此,谁若做有害的事,他将自食其果。这是道德的原始理念,直至后来才把人想象为个人和作为他的选择意志的唯一主体。这种天然的原因也可以这样说明:没有任何人喜欢站在臭气熏天的环境里,让他本人因此变成为令人厌恶和一个更坏的人。”[43]在这里,滕尼斯深刻揭示了人的天然的向善心和羞耻心。所以什么是“见不得人”?什么是“平生不解藏人善”?人人不言自明。因此,基于本质意志的学习自有人性的光辉,它不需要以功利为诱导的外部评价(两者势如水火),“到处逢人说项斯”[44]可也。

美国人多恩有一篇特别有名的布道文,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书名就是来自那篇布道文,“没有谁是一个独立岛屿;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土,整体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死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包括在人类中的。因此不必派人去打听丧钟为谁而敲。它是为你敲的”。多恩认为泥土可能是每一个人,每一片泥土都与大陆密不可分,某一天有一片泥土被海水淹没了,那就是一个人的死。无论他是谁,无论是熟人或陌生人,他都是你的一部分,是你的一部分死了。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需要重建共同体的观念。这种相互关联的意识和情感是共同体的力量所在。

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守望相助的关系。因此,不要以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自评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其每一个成员的自评本身就包括对其他成员的肯定。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内评价究竟是成员个人的自评还是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自评?其实两者不宜截然分割,如对互学互助的评价,对归属感的评价,既是个人自评,也是社区学习共同体自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