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主体的作用。
自觉学习是社区学习共同体准成员在自身因素和外部条件作用下,对某个虚拟或具体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进行识别,确认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内心的学习需求与带来归属感的情感体验,以确定参加社区学习共同体学习的一种内心活动和付诸行动的过程。在这里,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为自主学习输出能量。
人们通常以知识的无法穷尽和知识的迅速折旧,论证持续学习的必要性。有所谓“学海无涯”“学然后知不足”之说。这是学习客体决定论,是指工具理性学习观指导下的知识学习。其实,就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心理而言,学习以实现生命潜能,学习以获得心灵归属,归根结底学习以体验生命成长的幸福感更重要,即学习主体比学习客体更重要。持续增强的自觉学习根本动因只能来自学习主体。
美国早年对参加成人教育的原因调查结果是,被成人视为重要的学习原因居然各种各样。一般愿参加学习的人从所列项目表中选择了5种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学习原因。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该表所列的9类20个选项中,中选率最高的选项是“为了成为更快乐的人”。[5]显然这是一个属于人的本质意志的、未被充分社会化的学习原因,与如今大洋彼岸的中国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原因一脉相通。
美国学者罗伯特·查容克研究表明,当人从事简单任务的时候,高动机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当人从事复杂任务的时候,高动机水平却具有阻抑作用。我们以为,如果以工具理性学习观考量,这个结论无可置疑。在我们有限的普通学校教育经历中,有可能刻记此种经验。当我们面对复杂学习任务时,最好忘却分数、功利,全神贯注破解难题,此时高功利动机的作用,可能会适得其反。但这一经验,并不适用于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在生命性价值取向的作用下,他们拥有自觉学习的动机,却不会持高功利动机,因为学习即目的,学习的过程可以足够长,却难以危及自觉学习的动机。
其实,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更注重学习全过程的情感体验。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是人内在状态的直接反映,并不需要过多的认知过程即可以让人深刻体验到它的真实存在。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真正的学习动机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清凉峰太极拳俱乐部案例中有一段“白描”,语不惊人却可以管中窥豹:
这些在一起练太极的拳友都成了老朋友,不仅在一起学拳练拳,而且彼此也非常关心。每次活动打三套拳,中间休息的时候,比打拳还忙,大家总要凑在一起聊聊天,心情特别舒畅,要是哪天有谁没来,总要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是不是家里有啥事了。[6](www.xing528.com)
这种日积月累的情感体验,才是社区学习共同体重要凝聚力之所在。学什么也许会变得不重要,怎样学会却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2.文化的作用。
在人类文化及其历史上,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很容易理解的可以相互并存的名称:亲属、邻里、友谊。而今在中国农村和某些个城市的郊区,依旧保存着人们这种具体而微的联系现象。有着这样关系的人们,更容易自觉地在一起共同学习。杭州市江干区彭埠社区的经典亲子诵读读书会(社区学习共同体)所处的环境(包括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就是明证。用其成员的话说:
“我们这里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其实确实也是,这里很多人都是亲戚,还有是亲戚的亲戚,估计总有三分之一吧。还有很多是小时候的同学啊、玩伴啊之类的。”[7]
彭埠地处杭州近郊,是一个当地居民拆迁后又回迁的社区,故而未受到城市扩容的根本影响。但在大城市中心的新型住宅群落,并不存在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区性纽带。这也恰恰证明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于是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提出,有一种隐性的自觉,是建立在邻里之间相互信赖的密切的关系上的。这在某些地方存在,而在另一些地方(比如大城市中心的新型住宅群落)并不存在。后者建立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难度和意义都更大。社区学习共同体总是与人的天生的中意、习惯的文化、记忆中的家园相联系的,因为它是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共同学习,反之,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共同学习也可以对这种“中意”“习惯”和“记忆”起到持续强化的作用,甚至建构作用。即李泽厚所说的“经验变先验”的作用。
就社区学习共同体而言,“自觉—自主—自给—自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命系统的运行过程。自觉学习是最根本的基础,它为自主学习输出信息;自主学习应针对自觉学习动因形成学习交流内容,以满足自觉学习,同时为自给学习输出信息;自给学习应针对自主学习交流内容的需要整合学习资源,以满足自主学习,并同时为自评学习输出信息;自评学习应针对自给学习结果进行积极自我评价,以满足自给学习,进而更进一步维护并增强自觉学习动因。如此良性循环,构成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机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