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所设计的学习起点,囿于学龄阶段的起点,每一个同龄人的学习起点毫无二致。终身学习时代的社会,老幼皆学,年龄不复为条件。但学习的起点仍源于学习者接受知识、技能起点的考量,并未能专门提供满足社会成员以心灵为起点的学习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学什么,怎样学,乃是非常个性化、多样化的问题。但学习的动机无非有两种,一是获取名利,二是滋养心灵。前者视学习为工具,后者视学习为人性。当学习动机为名利所劫持的时候,学习本身便不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儒林外史》中“王冕”似的学习被视为异类,“范进”们反倒前赴后继。
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是,可以批量生产高学历者,其诱因大抵是毕业后的高薪职位。“复旦投毒案”[1]被告林森浩接受了高等教育,他在法庭最后陈述中叹息,求学期间只注重学业,缺乏心灵的滋养。(www.xing528.com)
基于本质意志、以滋养心灵为动机的学习,是摒弃功利心的学习。中国“文革”后恢复高考进入大学的前三届学生是当时显性功利的获得者,但或许他们曾经的学习恰恰是最无功利心的。他们的学习是对人的天然学习欲望的释放。“读书无用论”曾经深入地压抑人的心灵,所以在这三届毕业生身上表现出最多的人文关怀,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是如此。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恰恰是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以心灵为起点的学习,即不为世俗功利羁绊的学习。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参加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女性和中老年居民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女性居民占比达到75.07%,50岁以上居民占比达到56.61%。[2]正应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那句话,“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一般而言,男人们更倾向于追求世俗功名,而女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生活品质。也就是说,男人的选择意志更强,女人的本质意志更强。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到了老年阶段,人渐渐淡出功名利禄的追求,开始回归其本质意志,所以老年人的学习才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