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化的程度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日益加剧,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诸多问题和困境,形成传统社会中的共同体的地域因素、血缘因素和精神因素,几乎难寻踪迹。而人们摆脱人生困境的希望并不曾破灭,追求“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今日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的许多弊端,不同的人有深浅不同的认识,但对此仅仅作怒目金刚式的抨击、斥责和鞭挞,是无济于事的。不如通过建设来进行批判,只有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
我国社区教育已开展了近30年,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和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群众的参与度不够高,社区教育还缺乏吸引力,社区教育机构开设的许多培训,老百姓不喜欢,有时发一些钱物给学习者,也没有太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在社区干部和社区学院教师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在谈到组织居民培训时,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愁容。他们纷纷表示,花了很多心思和力气,好不容易组织一次教育培训活动,结果来的人不多,来的人不是提前回去就是打瞌睡,觉得没有什么效果,吃力不讨好。“要改变这种局面,是不是应从微观层面研究成人学习,让居民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呢?”[12]基层调研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参与群众自发组织的团队活动的每一个成员都“春风满面”,其快乐幸福溢于言表。个别交谈时,他们都说已多年参与这样的团队活动,定期参加,一次也不愿意落下。学得开心,很有收获。“愁容”和“笑脸”不断地在我的脑子里重现,“从微观层面研究成人学习”的嘱咐时时在耳边响起。社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成人,社区教育要目中有“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有趣的学习,居民一定会喜欢。自发自主的团队学习和被安排在教室里“培训”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在团队中的学习是基于共同兴趣和需要的共同学习,我们判断,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这也许就是我们寻找的最佳的成人学习的方式。站在前人和伟人肩膀上,把“共同体”的思想应用在社区居民的学习上,并注入全新而独特的丰富内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1)共同体。滕尼斯因《共同体与社会》一书确立了他在社会学领域的地位,他本人对“共同体”怀有深切的好感。滕尼斯出身乡村领主而不是官僚家庭,后随父母迁居小城,生于自治乡村、长于自治城市,少年时在宁静的乡村和小城的生活使他深深依恋自由与自治。滕尼斯笔下的“共同体”总是好的,“社会”是不好的,但在他的晚年,他从“社会”的产物——商业、科学、理性、契约、男性气质、个人自由中都看出了正面价值。与前期做出现代文明必然衰落的论断不同,滕尼斯晚年认为,文明在衰落,但会被一种崭新的文明所代替,至于这新文明是什么,他并未给出断言。他暗示社会中存在重建“共同体”的可能,一个最高、无限的“共同体”,会使人类通过共同生活统一在一起。(www.xing528.com)
“共同体”可以指导和改良社会。滕尼斯1887年给亦师亦友的倾诉对象Paulsen的信中抱怨日渐增长的专制时势和学术圈的伪善,表示自己跌入了对整个现代文明的失望之中。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不抱希望,在1898年的另一封信中,他写到,他正积极参与保护劳工的活动,在工会和合作社中去寻找能够养育“共同体播撒的种子”的土壤,使之不至于死去,在悄无声息中等待重新生长、改变世界的机会。他在理想与现实严重相悖的年代里对同流合污的拒斥,用他伟大的思想乃至生命启迪和教育了对人类共同美好生活心向往之的人们。
(2)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生活在社区的居民由本质意志主导的,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社区学习共同体以实现自身生命性价值为根本目的,以享受共同学习过程为出发点,成员间相互肯定。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他们共同学习、互为师生,分享各自学习资源,自我评价学习成果,通过共同学习活动形成守望相助的人际关系,其成员对这个群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契合人性和人的终身学习规律的载体,具有天然性、内生性、有机性的生态性特征,需要遵循其生态规律,只能“养护”,不可揠苗助长。
社区学习共同体因具有“本质意志、共同学习、生命成长、守望相助”等四大核心要素,正好能回应学习的困境、人生的困境和城市的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