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是可借鉴的。但每一个人并非只能处于生存、生活、生命这三种状态之一种,生存状态即生理和安全得以满足或基本满足的状态;生活状态即有爱与归属感的、受尊重的状态;生命状态即实现自我潜能与生命性价值的状态。这三种状态是平面的三个圆,是可以重叠而又不需要以某种状态为前提的,否则我们就难以解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生前到处流浪到处乞讨的《荷马史诗》作者荷马,在食不果腹或几无存身之地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其生命性价值的。
在这里,人的生命性价值和人的工具性价值不应混淆,人的生命性价值是基于人的本质意志[10]的,而人的工具性价值则是选择意志[11]的产物。社会的价值取向必定是多元的,因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客观存在,不同利益的阶级、阶层客观存在,不同利益的政治集团、经济集团客观存在。尽管人的生命性价值在一个有着多元立场和多元利益的社会存在形态的世界里,无不打上种种社会存在的烙印,但人的本质意志还是不容抹杀的。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人的个性使然),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则是一样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互为前提和相互包容;如同未经破坏的生态,拥有天然的生物链。万物得各遂其生,人人得各展其能。这就是基于人的植物性生命、动物性生命与人的心灵互动形成的人的本质意志的伸张,体现着最原始也是最高境界的人的生命性价值。
人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潜能实现的过程,但凡体现人的生命性价值的自我实现,一定是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长跑也许是最古老的运动,但在社会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参加马拉松赛的人数却与日俱增。201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参加者达到空前的3万余人,而伦敦、纽约的国际马拉松赛参加者早已超过了30万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如此自觉地热衷于参加这样一种毫无功利目的(除个别可能获得名次的专业选手外)、简单到从A跑到B的比赛呢?因为这是一种实现人的潜能的运动,体现着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生命性价值。一位参加201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市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只有跑起来的人才能体验其中的快乐。”(www.xing528.com)
人的潜能实现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潜能,问题是需要发现自我,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发现自我比他的努力程度更重要。乔布斯说:“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所局限,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心声。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我没预期过学这些东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么实际作用。”“我跟着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13]发现自我就是发现自己真正的个性、兴趣、特长,就是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我们不能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但每个人都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实现自身的生命性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这句话被成功学利用,误导了不少人。什么是天才?是每个人都有的天生之才,天分(在这里使用“天分”是为了避免混淆于世俗意义的天才)人皆有之,天分只有向度和大小之分。但天分不会自然而然实现,必得通过学习来实现。所谓汗水就是学习的汗水,愈是实现大的天分付出的汗水愈多。在音乐界有人做过统计,凡获得柏林奖的小提琴演奏家练琴时间均在1万小时以上。这一记录远远超过了未获奖的小提琴手。看来一个人的学习努力程度是与其潜能大小相关的,合适的学习目标应是自身潜能的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人的内在潜能与学习行为是相互刺激相互拉动的。否则,便难以解释为什么柏林奖获得者的练琴时间会大大超过一般的小提琴手。话说回来,人的内在潜能与学习行为又相互制约,内在潜能不通过相应的努力学习无法实现,而努力学习的结果同样无法超越内在的潜能。马斯洛所指自我超越层次的高峰体验,即两者良性互动的冲顶阶段,依然可归为自我实现层次,是自我实现的峰值。回到关于天才的话题,我们认为:所谓天才,一半靠潜能,一半靠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