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知识生成管理
知识生成管理作为整个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前提,要解决的问题是清晰知识的来源,它主要包括知识获取和知识创造两个环节。知识获取可以分为从图书馆内部获取和从图书馆外部获取。因此在图书馆知识生成管理中,可以把知识的来源清晰地分为三个部分,即从图书馆内部获取、图书馆外部获取和创造知识。
图书馆中由个人实践所形成的经验,或工作伙伴所拥有并可被分享的知识,是内部知识的主要来源。图书馆做好知识生成管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从图书馆内部员工获取知识,把零散分布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聚合成能够解决业务问题的系统性知识。当个人拥有的知识没有应用于解决图书馆问题时,对图书馆来说就是无效的。
在图书馆的外部,获取知识的目标主要在于获得出版社、书商、信息服务公司、同行、读者以及行业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隐含在繁杂的商业数据、行业信息、调查资料、读者与竞争对手的个体知识之中,只有对外部信息不断地进行搜集处理并促进图书馆与外部的交流,才能确保图书馆获得外部知识来源。
创造知识是图书馆知识生成管理中的另一个来源。尽管知识的创造活动往往是伴随知识的应用和交流全过程进行的,但它终归体现为知识的重新生成和总量的增加。知识创造作为知识的来源之一,是最难以把握的,因为创造意味着要培育、创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发现或积累知识。为了保持图书馆的生命力,图书馆不断需要新的知识,但很显然,这些知识不可能纯粹来源于原有知识或外部。
成功的图书馆会通过提高各个部门员工的工作兴趣来增强图书馆创造知识的能力,包括设立鼓励创造知识的项目、思想观念竞赛、参与多种项目工作的机会,以及提供充分的知识创造条件,保证图书馆员具备接触外界大范围刺激和信息的条件。
(二)图书馆知识积累管理
知识积累管理是确定图书馆知识的最终存在形式,因此也是图书馆知识交流和应用的基础。知识积累管理的目标是将知识生成管理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保存和安全管理,同时为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创造系统、及时、高效的环境,因此知识积累管理的实现途径主要依靠知识的整理、保存和更新三种方式。
知识的整理、保存和更新构成了知识积累管理,但从管理过程来看,知识积累管理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不同知识如何实现积累,而不是损耗。这就要从知识存在的基本形态入手考虑。知识存在的基本形态是显性和隐性。显性知识是指经文献记录下来的、公共的、结构化的、内容固定的、外在化的和有意识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个人的、未经文献记录的知识,它对语境敏感,是动态创造和获取的,是内在化的和基于经验的,常存在于人的思想、行为和感知中。
由于前者可以被编码、结构化进而存储在数据库中,成员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或网络直接调用,而后者与知识的所有者没有分离,往往需要通过直接交流才能传播和分享,因而这两种知识的积累显然需要不同的方法。对显性知识通常可通过知识数据仓库来管理,而对于隐性知识通常以专家系统或智囊团的形式来管理。图书馆知识积累管理的关键,就成为方式选择及不同选择下如何更好地面对知识对象的问题。
(三)图书馆知识交流管理
图书馆知识交流管理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通过通信、协作与交流,实现知识在分类、整理和存储管理的基础上满足不同主体对各类知识的需求,最终促进知识应用,为图书馆创造价值。
知识交流管理要求图书馆从技术和文化等多方面作出安排。技术是实现图书馆内部知识传播的重要方法,它们也有助于建立鼓励知识共享、团队合作和互相信任的图书馆文化。在知识积累管理中,我们通过对不同知识采取不同的积累策略,使用知识数据仓库来管理显性知识,使用专家团方式管理隐性知识。与此相应,在知识交流管理中,也会产生两种交流方式。(www.xing528.com)
第一种方式是间接交流,表现为知识的贡献人与知识的使用人之间不需要直接接触,他们都面对共同的对象一图书馆知识数据仓库,即知识的贡献人将知识提供给知识数据仓库,知识的使用人从知识数据仓库中提取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是直接交流,表现为知识的贡献人与知识的使用人之间直接进行联系,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可以是组织会议、培训,也可以是E-mail或Net Meeting,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
间接交流的基础是完善图书馆的知识数据仓库。健全的知识数据仓库和完善的信息网络是促进间接交流的技术基础。但对于直接交流来讲,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结合知识的积累,推动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使知识的传播、共享更加简便。在隐性知识的直接交流管理中,除了完善专家团的管理模式外,最重要的是创造和推动各种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让隐藏于各处的隐性知识不断交流、碰撞,推动知识的创新。
(四)图书馆知识应用管理
知识应用管理就是在知识生成、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借助知识交流,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知识应用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决定了应用的效率。好的前期规划,可以节省图书馆在寻找有价值的知识过程中的成本。图书馆知识应用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图书馆各部门和人员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为确定知识应用的目标,图书馆必须全盘考虑各个业务部门(采编部、流通部、技术部、咨询部、网络部等)和行政部门(财务、人事、后勤、馆长办公室等)的具体需求,总结其中的特殊性和通用性,对知识的内容、关系结构、文件类型等进行总体规划。
第二,规划和设计知识分类体系,提高应用前的知识评测能力。在确定知识仓库的总体规划后,图书馆需要依据专业的分类模式(如公认的、行业通用的、技术领域通行的分类),结合自身需要,规划出详细的知识分类体系。为使知识应用有效开展,在准备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知识的评测,分析整个知识库的框架性结构,不断充实和加入有针对性的知识资源,做到准确适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知识。
第三,规划、开发知识管理系统。针对集中管理(通用性)和分散使用(个性化)的现实需要,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一般要满足生成、积累、交流的需要,图书馆往往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有效的系统规划和软件开发。
第四,建立知识管理部门和相应的运作机制。为推动知识的应用,图书馆一般需要设置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或职能小组,其主要职能包括搜集通用的知识资源,组织其他部门和人员提供专门的知识,对图书馆知识资源进行汇集、过滤、整理,推动知识管理的理念传播和实际运作等。
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与知识的生成管理、积累管理和交流管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应用管理的准备,不仅可以梳理知识管理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还可以通过知识评测分析各个环节知识的适用性,加强和密切彼此间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开展。
为了推动知识的应用,图书馆还要从文化和环境入手创造“知识拉动力”,要在组织形式上建立跨职能的合作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