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女老少,或贫穷,或富有,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这也是人的本性之一。这种心理表现在沟通上就是希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聪慧的、博学的、能干的,而不愿意显露自己笨拙的、无知的、无能的一面。
这种心理无可厚非,谁不希望呈现一个好印象,获得别人的称赞和敬佩呢?但是切忌在虚荣心的支配下不懂装懂。比如,一些人对别人的话题不了解,不擅长,或者和对方不在一个频道上,跟不上对方的节奏,却不肯承认,没话找话说,强行聊下去,结果说得越多,漏洞越多。
冯量是一家投资公司的业务顾问,他的一位老客户是个资深足球迷。世界杯期间,冯量认为这是一个增进感情,维护与客户长期关系的好机会,于是买了几瓶啤酒,带上下酒菜来到客户家里。比赛开始之前,客户与冯量聊起世界杯,表示自己是阿根廷的球迷,对于热门球队冯量还是听说过的,双方聊梅西聊得不亦乐乎。绝大多数时间是客户在说,冯量在附和,所以并不吃力。
聊了一会,客户问冯量支持哪支球队,冯量尴尬了。他其实一次世界杯都没有看过,对足球也知之甚少,但是他不想让客户觉得自己是“伪球迷”,于是绞尽脑汁想到上学时同学们聊过的足球话题,果断表示自己是西班牙队的粉丝,这届世界杯虽然西班牙队夺冠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会支持他们。
“哦,是吗?”客户的表情有些惊诧。
“是的,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是足球强国,我期待这两支队伍一起进入决赛,到时咱俩更要好好切磋下。”冯量强调说,接着为了显示自己真的很懂足球,他开始对着大屏幕谈起球技知识,“这个球员刚刚用头将球飞射了出去,就像扔了一个帽子一样,这个‘帽子戏法’多么精彩……”
客户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话语也变少。几分钟后客户告诉冯量,公司临时有事,自己需要加班,将冯量请了出去。
客户临时有事这种事很平常,当时冯量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一连几天不论他如何联系,那位客户都没有任何回应。冯量冥思苦想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从别人口中才得知,西班牙这次根本没有进世界杯,而且“帽子戏法”也并非那般解释,冯量的不懂装懂让自己丢失了一位老客户。
冯量之所以假装了解足球,明明是为了迎合客户,增进双方的关系,为什么却引来客户的反感呢?因为不懂装懂,本质上是一种欺骗别人感情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明明只是顺着别人的话往下说,找让对方开心的话题,怎么就成了欺骗感情?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当遇到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人时,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展现出格外的热情,甚至将对方视为知音。但当发现对方并不懂自己的爱好,只是装出懂的样子时,此时此刻的心情用“对牛弹琴”形容再合适不过。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人很虚伪,不诚实,而且接近自己的目的一定不单纯。
换位思考一下,你把一个人当成爱好相同的朋友,甚至知音,对方却只想着利用你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愤怒,悲伤,沮丧……那么,在面对这个人时,别说深入交谈,恐怕一见到对方你的心情就会立马变差。
“如果我说不懂,会不会显得很白痴?”(www.xing528.com)
“大家都懂了,只有我不懂,岂不是太没面子?”
“跟着他说就对了,这样他才喜欢我。”
……
无论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还是更好地迎合对方,说到底不懂装懂都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只要你一开口,大家就已心知肚明。
古语曰:“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与人沟通交流时,最重要的是态度诚恳,话语真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这种自我暴露更能显示出你的真诚,是赢得好感、拉近距离的有效方式。
孙先生是一位大学教授,只要是关于本学科的问题,他总能够侃侃而谈,讲得头头是道,但如果涉及其他学科问题,他最常给出的回答也是三个字——“不知道”。而且,在发表看法或见解之前,他总习惯加上一句“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发言结束之后,最后还要配上一句“如果我说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这种实事求是的坦诚姿态,比不懂装懂更受欢迎和尊重。
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谁都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即使是再伟大的学者、再博学的专家,也有知识的盲区,也有不懂的问题。何况,知识是日新月异的,事物也是无限变化的,所以“不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什么难为情的。一个人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有所进步。
与人沟通时,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话题,或不了解、不确定的问题,不要着急,你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刚入门的新手,把谈论话题变成学习话题。每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想法,当你向对方虚心请教时,虽然无法让对方立刻产生满意的共鸣,但他可以从谈话中获得倾诉的欲望,那么话题自然就会延续下去。
任何知识都是由“不知道”开始的,我们只有先承认自己“不知道”,才有机会弥补自身的不足。当你从“不知道”变成“知道”时,自然也就能轻松自如地侃侃而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