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连接,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适当的逻辑和语言组织起来传递给沟通对象,然后达到预期的、特定的目的,比如给别人留下的美好深刻的印象,改变他人的行为、思想或性质,这是沟通的基本目的。本着这个目的进行沟通,才算是一次成功的沟通。
道理听上去很简单,但不少人经常犯以下三个错误:
第一,沟通前不明确自己的目的,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别人往往更难以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第二,只顾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忽视对方的心理感受及反应,啰哩啰唆说了一大堆,对方不感兴趣或不解其意;
第三,聊得特别好,自以为对方已经了解和接受了自己的想法,沟通后未确认目的是否达成,结果对方曲解了本意。
彭京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这段时间领导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跟合作商共同推出一款新产品。但彭京发现这个项目存在重大风险,不能按照领导的原思路操作,需要改变产品的合作模式才行。谁知道当彭京向上汇报时,领导完全不愿意听,坚持按原合作模式推进,还把他批了一顿。
彭京为此感到委屈和不满,抱怨领导独断专行,丝毫不听取自己的意见。
“你这次去找领导沟通,是想达到什么目的?”朋友追问。
彭京愣了一下,回复说:“将实际情况反馈给领导,我跟他说,‘这个项目有难度’……”(www.xing528.com)
听到这里朋友懂了,这次沟通失败的原因在于,彭京没有带着目的去沟通,只是想跟领导陈述一下事实。“这个项目有难度”,在彭京陈述事实的时候,领导是带着自己的假设理解的,听到这句话很可能会误以为彭京想避难就轻,不愿意执行这项任务,自然也就不想听他继续叙述下去。
在沟通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一方不能一味依赖另一方的理解,因为你的感觉和需求往往并不能够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带着某种明确的目的性来沟通。
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如果彭京一开始先抛出自己的沟通目的:“领导,新产品的开发我已经跟合作商在全力推进了,但推进过程发现存在一些风险,想跟您汇报下是继续按原思路推进,还是换一种合作模式?”听到这番话,相信领导一定会耐心倾听,并且绝对不会曲解彭京的意思。
一个朴实的建议是:沟通之前,你可以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下本次沟通的目的,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方会接受哪种沟通方式?话语是否清楚明白?对方真的会理解你吗?每次沟通结束后,采用一种征询的方式确认下沟通目的是否达成,比如“你觉得这样做可以吗?”等。
为什么我们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需要沟通,往往就是因为彼此观点不一致。而沟通的目的就是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中找到契合点。这里没有捷径,只有当我们不把中心放在自己身上,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才能针对性地做出合理回复。
比如,当发现个别员工绩效下降,缺乏斗志的时候,有些领导本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却不思考沟通的方式,可能会说:“你最近怎么搞的?你要打起精神来好好做!”这是把自己放在了员工的对立面,员工感受到的会是批评和指责,心情会好吗?往往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换一种说法又会怎样?“公司是创造价值的平台,也是养家糊口的方式,最近我发现你的工作状态不太好,是不是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要不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看看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说辞,相当于在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相信对方也会给予正面回馈,沟通目的最终得以实现。
沟通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听、说,而是通过双方的合作解决问题,始终牢记自身的沟通目的,同时以共赢为目标,为对方考虑,才能真正实现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