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难以做出理性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矛盾冲突中容易失去理智,做出过激行为的原因所在。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情绪糟糕时别人一触碰就“点火”,有些人表现在语言上,有些人表现在表情上,有些人表现在肢体上。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沟通的进行。
批评更是如此,批评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否定性。当别人犯了错正在气头上时,如果我们说些令人不悦或者难以接受的话,不仅无法起到正面的教育意义,还极易造成对方心理上的排斥感,激发对方的逆反心理,甚至比不作为更糟糕。无论以后如何弥补,这种心理上的伤害永远存在。
也许你信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认定批评犹如“良药”,是为他人着想。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即使出现错误,也希望得到同情和理解。因此,大多数人犯错之后第一反应都是狡辩和解释,很少有人能自觉及时地自我批评和反省。
历史上有很多因直谏而名留青史的臣子,当君王的决策或者做法出现问题时,他们所说的话往往都与君王相左。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那些大臣不动脑筋,只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估计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年代,他们早已因触犯龙颜被杀,毕竟君王的逆鳞没有那么好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人人都会犯错,那么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就需要斟酌自己的语言。懂得换位思考的人从来不会用情绪去沟通,而是将自己的情绪控制住,将“难听”的话“包装”后再说出口。这时,幽默就会变得很好用,它是一剂“良药”,既能治病又不苦口。
邓恺是一位凭能力从底层慢慢晋升上来的经理,他最了解下属们的心境,也知道如何与下属们处好关系。就在邓恺上任的第一天,某部门主管就因为前一天晚上喝酒,导致早上上班迟到,上午十点才到办公室。虽然这位主管是为了陪一位重要客户,但因酒误事却是员工的大忌。
见被邓恺撞个正着,主管赶紧解释说:“经理,昨晚与客户喝得太多了,我估计那个单子差不多拿下了,放心吧。”邓恺领会了这一番话的言下之意——“我今天迟到是因为昨晚陪客户喝酒了,所以值得原谅,反正我的单子已经拿下了,你不能说什么。”
然而,邓恺也明白,迟到的风气不能助长,如果今天让这件事蒙混过去,那以后可能就会出现更多这样的现象,人人都可以找各种理由不遵守规章制度。于是,邓恺听完主管的解释后,笑着用一种轻松的口吻问道:“你这酒喝得有价值!你平时的酒量怎么样?”
主管先是一愣,接着看邓恺的表情,以为这位新上司也爱喝酒,于是乐呵呵回答道:“还行,能喝点,一次也就一斤左右吧。”
邓恺说:“你挺厉害!那你今晚家里有事吗?或者有酒局吗?”(www.xing528.com)
主管以为邓恺要约他喝上一杯,赶忙说:“没有,今晚什么事也没有。”。
邓恺笑着提醒道:“那就好!今天晚上早点睡觉,明天别再迟到了。以后你也要少喝酒,你可是公司的柱子,底下一大片人都得你罩着呢。”
主管又愣了一下,随后明白了邓恺的意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从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因为喝酒的事情而迟到。
邓恺是一位深谙沟通艺术的领导,他用这种半开玩笑的幽默方式委婉地批评了主管的失职,却丝毫没有伤害对方的面子,对方自然乐于接受。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接受批评,正是由于担心有损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而幽默的批评大多为间接性的,能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也能让人获得情感上的滋润,使批评本身所具有的敌对性得到消解,从而引起对方对批评内容的注意、认可及接受。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如果你总是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那这个错误就会成为一根荆棘深深扎在你们之间;但如果你给予别人充分的谅解,并用幽默的方式委婉提出意见,那么这个错误很可能就会渐渐消失。
周恩来总理到云南西双版纳视察时,看到当地的道路坑坑洼洼,心里不太高兴,但他没有在众人面前责怪地方领导,而是回到车上,笑着对同车的地方领导说:“要我看,这条路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当地领导听完,有些羞愧地笑了,第二天便开始了道路检修。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何必苦口,通过一定的智慧在苦涩的药外面包上一层糖衣皮,哪怕这药再苦,也不会让人觉得难以下咽。忠言之所以称为忠言,就是对听者有利的语言,那何必要逆耳?使语言变得精妙,让人听起来舒服,即使是批评的话也会让人心生欢喜。
瓢泼大雨是灾难,春雨润物万物生。说到底,人和人的感情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呵护与维护。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没有谁是为了树敌而与人沟通的,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特别对表示批评的话仔细进行揣摩,本着维护感情的目的去说,给别人留足面子,才能让人对你的批评心服口服且心存感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