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中,你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吗?还是不顾他人感受自说自话?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会理性地选择前者。然而,置身于现实的沟通情境中,却有不少人会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沟通时通常只考虑自己,说话简单直接,冷漠无趣。
邱清和赵峥是大学同学,关系一直不错。前几天,邱清打电话给赵峥,他妹妹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想让赵峥帮着在公司谋一份差事。
当时,赵峥不知如何答复是好,毕竟他们关系一直不错。不过,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所在的公司对应聘者的学历有一定要求,而且还要经过重重应聘考核,而邱清的妹妹只是一所普通院校的大专生,依她当前的条件入职不太现实。于是,他就委婉告之:“我也想帮你,但我没有那么大的权。”
“为什么?”邱清明显有些不悦,“办这点事不就小菜一碟?”
“公司有招聘的流程,哪能我一个人说了算……”赵峥耐着性子解释道。
“你总得试一试吧?”邱清继续坚持着,“拜托你了。”
“这……”赵峥沉吟着,“我先问问人事主管。”
几天后赵峥和邱清解释说,人事主管再三强调,所招人员必须有本科学历。没想到,邱清却认为他没有尽力,当即拉下脸来:“你怎么不帮着好好劝一劝,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不可能不给你面子呀。实在不行我们送礼,让他帮着疏通一下也好。”
“这可要不得。”赵峥吓得直摆手,“这明摆着是让人家违法违纪,我帮了你就是害了人家,我总不能把人家往火坑里推吧。”
“真不够朋友。”邱清直接挂断电话,赵峥再打过去几次,始终无人接听。
后来,其他朋友转告赵峥说,邱清对这件事一直心生怨气,对他的意见挺大。
赵峥无奈地耸耸肩:“我问心无愧。”
邱清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根本不在乎赵峥的处境,也没有考虑对方的难处,以及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强人所难的方法实在令人不快。
只有当沟通双方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对话,沟通的语言才是有效的。切忌只考虑自己如何获得回报,而忽略深入对方的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绪与感受。要尽可能多地做一些换位思考,顾及别人的难处和苦处,这种理解和体谅本身就是双方感受的连接。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才能够换来对方善意而友好的回应。(www.xing528.com)
何帆与谁都能聊得来,和谁都是好朋友,就连他的下属都由衷地对他称赞有加,心服口服。何帆的好人缘是从哪儿来的呢?他自己给出的解释是:“上半夜想自己的立场,下半夜想别人的立场。”
前段时间,老板安排何帆做一个推广方案,提出的条条框框特别多,且实际操作并不容易。他其实根本不想做,可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
“不想做就不做,何必为难自己?”朋友建议道。
“领导自有他的道理,如果谁不想做就不做,公司怎么运营?”何帆笑着解释道。
“你不是有几个手下吗?也可以让他们做呀!”朋友继续建议。
何帆听到这话却摇摇头:“我自己都不想做,给手下做多不合适!”
“为什么你这么体恤别人?”朋友追问。
“我以前也是一名基层员工,总觉得领导对员工苛刻,不会体恤下情,更多的是下达任务,检查督导和问责。进入管理层之后,我才意识到领导有领导的不易,压力更大,责任更大。当然,我也会时常提醒自己,多站在基层员工的角度看问题,而后重新调整工作安排。”
细琢磨,何帆的做法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有人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都是自私的,总是爱自己比爱别人多一点。”坦白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私心,这是本性使然。但是,绝大多数人的私心都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且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人考虑。
古语说得好:“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个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给别人留一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凡事不要太计较,心胸不要太狭窄,理解并体会对方的思想和感受,将自己和对方的位置对调,多一份相互理解,多一点通情达理。这样,既不让别人难做,也不让自己难堪,既可以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也能消融许多不满与仇怨,可谓皆大欢喜。
我们应该记住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忠告:“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