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增字及其优化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增字及其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与成书于东汉末年的《说文》所收录字[5]进行比较,得出了下列107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牍材料中使用到的新增字:伻:逼:。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也出现了表示“求索”意义的“求”。再如“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新增字,这个字出现了两次,据上下文其意义当为“辅佐、帮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增字及其优化方法

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孳乳浸多”的过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语词不断增多,文字也随之日益增加。从《说文》开始,历代的文字使用者都通过编纂字书的方式对汉字进行系统的整理,试图收罗当时的社会用字。“从《说文》问世(121年)至《中华字海》出版不到1900年,汉字增加了7万多。”[3]汉字用字量的大量增加,“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有新的语词增加,需要创造新字与之适应;另一方面由于产生了大量的异体字、俗体字和用增益偏旁的方法以表现新的意义的孳生字”[4]。

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与成书于东汉末年的《说文》所收录字[5]进行比较,得出了下列107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牍材料中使用到的新增字:

伻:img嘉禾五年256·500256)

逼:img(20656)。《说文》新附字。

別: img(20534)《说文·冎部》:

img,分解也。从冎从刀。”

从这些新增字的来源来看,有些源于《说文》中的异体字,通过对已有汉字替换构件、增减构件,改变结构或形体来形成一个新的字形。如“袴”,《说文》收“絝”,据《说文·糸部》的解释,“絝”为胫衣,即裤子,从糸夸声。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出现了“袴”,将《说文》中从“糸”的字改为从“衣”,“糸”与“衣”在整字中都充当标义构件,一个标示材质,一个标示属性。这里改变了标义构件,但仍保留原字的字义与读音,新增字“袴”与“绔”是一对异体字。再如“梨”,《说文·木部》:“棃,果名。从木img聲。img古文利”,魏晋南北朝新增字“梨”改变了原字的标音构件,保留原字的字义与读音。这个新增字在后世被广泛应用。(www.xing528.com)

有些新增字源于分化字,即一个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个义项,派生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分担多个义项。如“求”,在《说文》中是以“裘”的古文身份出现,其意义是衣服的一种。至《玉篇》时,“裘”已经产生了“索、招”等义项并兼有“皮衣”的义项,“求”则分化出来单独表示“见、索”的含义,而不再具有“皮衣”的义项。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也出现了表示“求索”意义的“求”。这时的“求”与《说文》中作为古文的“求”虽然同形,但意义上已经毫无联系,可将它看作是一个新出字。再如“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新增字,这个字出现了两次,据上下文其意义当为“辅佐、帮助”。《说文》中收录了“左”,释义为“助也”。“佐”与“左”的本义应大致相同,后人添加构件“人”,是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左”已经开始承担表示方位的意义,如嘉禾二年的一条木简有这样的记录:“吴子男客年廿二盲左目”(竹简9752·30897),此处的“左”为与“右”相对的一个方位词,走马楼吴简中还有类似的用法。“佐”就是由“左”的多个义项分化出的一个新增字。

还有些新增字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需求,如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中出现的“梵”,是《说文》中的一个新附字,《说文》注释为“出自西域释书,未详意义”。这就是为了满足佛经翻译需求而出现的一个汉字,在走马楼吴简中是作为人名出现的,说明这个汉字在当时已经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字了。

这些新增字在《说文》中虽然没有在字头的位置出现,但有时出现在释文中用以解释字头或者标示字头的读音。如“希”在《说文》字头的位置找不到,但是在“稀”的说解中,《说文·禾部》:“䟽也。从禾希聲”,用“希”来标示“稀”的读音。又如《说文》中在字头位置没有收录“别”,只收录了“img”,但是在对“img”的注释中,用到了“别”,《说文·八部》:“img,分也。从重八。八,别也。亦声。《孝经说》曰:故上下有别”。

从这些新增字的构形方式来看,义音组合模式仍是最主要的构形模式,这与隶楷文字阶段的构形模式特点相同,共有85个义音组合模式,约占总数的79%。标义构件组合模式的汉字有5个,约占总数的5%;有记号构件参与构字的共18个,约占总数的17%。

这些新增字的绝大多数至《宋本玉篇》时已经被收录,有些在字头位置,有些不在字头位置,但作为异体字在释文中被收录,如“仙,《声类》云:今僊字”。只有“偖、鳇、漌、裉、犁、仨、惘”等7个字没有收入《玉篇》中。其中“犁”在《宋本玉篇》中被用来解释其他汉字的字义,如“耧,犁也”“罤,徒犁切”。作为反切用字的汉字,一般而言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社会常用字,可以说明“犁”在《宋本玉篇》时代已经是一个社会常用字了。由此看来,绝大多数的魏晋南北朝新增字在宋代都得到了传承,还被社会继续使用着,被整个文字系统所接受,传承至后代。在汉字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隶楷文字为其增添了新的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