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向成熟阶段的今文字之优化

走向成熟阶段的今文字之优化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字学界通常认为小篆是古文字阶段的最后一种字体,隶书是今文字阶段的开始。古文字阶段的文字形态,是由一些“随体诘诎”的曲折的线条构成,物象特征决定这些线条的走向。进入小篆阶段,用圆转匀称的线条来改写古文字阶段的曲线,线条的运动轨迹不再一味随物象决定,而是要服从字形结构造型的需求。小篆阶段的线条粗细一致、形体整齐,为笔画系统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使笔画系统的形成成为可能。

走向成熟阶段的今文字之优化

文字学界通常认为小篆是古文字阶段的最后一种字体,隶书是今文字阶段的开始。篆文与隶书同产生于战国时期,从时间层次来看,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显然应归属于今文字阶段。

由隶书开始,文字进入了一个与古文字阶段迥然不同的新的发展阶段,即今文字阶段。与古文字相比,成熟的今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成了完善的笔画系统,可以用少数几种笔画来书写所有的汉字;形成了完善的构形系统,可以用数量有限的一些基本字符来构成所有的汉字。如果用这两个标准来衡量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是走向成熟阶段的今文字,它已经具备今文字的基本特点,但与成熟的今文字相比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层面。

在古文字阶段,象形功能是汉字的基本功能,用线条描摹事物的形态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象形构件不断义化,向表义构件发展。在小篆阶段,汉字构件的义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但这种义化还很不彻底,很多小篆字形在形体上仍然具有物象特征。在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中,象形构件已经彻底消失。参与构字的成字构件已经是音义化的符号,以它们在语言中所承袭的音与义进行字形的参构。这些构件,不仅在功能上摒弃了象形,而且在形体上,也丧失了小篆阶段仍然存在的物象化特征。

古文字阶段的文字形态,是由一些“随体诘诎”的曲折的线条构成,物象特征决定这些线条的走向。线条的形态、数量、起讫点都不固定,有些还与正常的书写顺序相悖,这时期的文字还不能纳入笔画系统中。进入小篆阶段,用圆转匀称的线条来改写古文字阶段的曲线,线条的运动轨迹不再一味随物象决定,而是要服从字形结构造型的需求。小篆阶段的线条粗细一致、形体整齐,为笔画系统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使笔画系统的形成成为可能。(www.xing528.com)

进入隶楷文字阶段,运笔的方向脱离了象物性,变成了纯粹的书写元素,完全以是否便于书写为原则,“运笔的轨迹由圆转匀称变成了平直方折,‘随体诘诎’变成了趋直反逆,于是,书写的轨迹变得可以定序、定数、定向”[1],笔画系统基本形成了。正是由于笔画的产生,才使得构件的象形性丧失,完成了构件的义化过程,同时,象形构件的消失也促进了笔画系统的形成。在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中,横、竖、撇、捺、折、点、钩、提等八种基本笔画类型已经产生,但相比唐楷而言有些笔画的形态还不固定,如点笔常被写作短横或短竖。

所以,魏晋南北朝简牍文字处于走向成熟阶段的今文字时期,是今文字定型过程中的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