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的增减是指文字在传承使用过程中,书写者改变了构件的数量,从而形成的异体字,称为因构件的增减而形成的异体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没有统一的文字规范,又处于各种书体并用的时期,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本书的调查材料中,由于构件的增减而形成的异体字有38组,占全部异体字的6.6%。
愈:《玉篇》:“愈,余主切。差也。又胜也。”应为从心俞声的汉字。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愈”写作(流沙坠简·方技类·医方·20099),该枚简牍的内容为一医方,“须臾当泄下,不下,复饮药,尽,大下,立矣”。此处当为“痊愈”义。与“愈”相比,添加了一个构件“亻”,示意该字字义与“人”相关。
回:《说文·囗部》:“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魏晋南北朝用字中“回”写作(流沙坠简·附录2·20624),增加了一个表义构件“辵”。
喜:《说文·喜部》:“喜,乐也。从壴从口。凡喜之属皆从喜。”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喜”写作(孔纸19.1·20679),添加了“心”符来表义。
上述字例都是增加构字构件,还有一些情况是减少构件的数量。(www.xing528.com)
備:《说文·人部》:“備,愼也。从人声。”《说文·用部》:“,具也。从用,茍省。”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備”写作(孔纸17.2·20672),对二级构件“”进行了省减。
梵:《说文·林部》:“梵,出自西域释书,未详意义。”《玉篇》:“梵,扶风、扶泛二切。木得风皃。”《类篇》《集韵》中都收录了字样“檒”作为“梵”的异体字。梵,应为从林凡声的字。走马楼吴简用字作(嘉禾五年634·50634),从木凡声,省减了一个二级构件“木”。
解:《说文·角部》:“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兽也。”“解”应为会意字。走马楼吴简用字中“解”写作(嘉禾五年816·50816),省减了一个表义构件“刀”。
靁:《说文·雨部》:“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象回转形。”《玉篇》:“靁,力回切。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雷,同上。”走马楼吴简用字作(嘉禾五年68·50068),将表义构件“畾”省减为“田”。现行简体字亦选用此字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