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隶书与楷书:定义与历史关系

隶书与楷书:定义与历史关系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隶书又名佐书、史书、八分,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楷书的本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别于社会的其他通行的异体字而言的正体字。在他的时代,隶书是世人用字的楷法,可以说是当时的楷书。古人也有楷篆、楷隶的说法。隶书与楷书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中,是一对经常被混用的概念。晋唐之际,人们多将楷书称为隶书。到了隋唐,虽然真正意义上的楷书已经成熟定形,但人们仍然沿用“隶书”的称谓。

隶书与楷书:定义与历史关系

什么是隶书?晋卫恒《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隶书又名佐书、史书、八分,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隶书是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画演变成方折的笔画,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什么叫楷书?楷是“标准”“整齐”,可以做“楷模”的意思。楷书亦称真书、正书。楷书的意思即是这种字体是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标准字体。楷书的本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别于社会的其他通行的异体字而言的正体字。唐张怀瓘《书断》:“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不过,这里所谓的“楷”,还是指“八分”。《法书要录》卷七引唐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传抄六朝《玉篇》的唐抄本《篆隶万象名义》[15]释“楷”为“法也、式也、模也”等项,即源于此。晋卫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关于王次仲的时代,有很多异说。大约是秦至后汉人。在他的时代,隶书是世人用字的楷法,可以说是当时的楷书。古人也有楷篆、楷隶的说法。楷篆指工整的篆书、楷隶指工整的隶书。如《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其从祖广……常从吏部尚书清河崔宏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南史·萧确传》:“确字仲正,少骁勇,有文才,尤工楷隶。”

隶书与楷书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中,是一对经常被混用的概念。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两种有明显风格特点的不同书体。(www.xing528.com)

晋唐之际,人们多将楷书称为隶书。《晋书·王羲之传》称王羲之“善隶,为古今之冠”。其实,王羲之所擅长的是楷书,而非隶书。张怀瓘《书断》曰:“汉陈遵善隶书,与人尺牍,主皆藏之以为荣。此其开创隶书之善也。尔后,钟元常、王逸少多造其极。”这里所谓“隶书”,亦即楷书。而八分书也常被称为楷书,庄绶绅《释书名》:“王愔《文字志》古书三十六种,有楷书而无八分;《初学记》引萧子良《古文篆隶文体》亦有楷书而无八分;《玉海》引《墨薮》五十六种书,有程邈隶书,王次仲八分,而无楷书,明八分与楷,异名同实也。”晋卫恒《六体书论》:“隶书者,程邈造也。字皆真正,曰真书,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其于举趣盖有殊焉。夫学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习真书,而罕能至,其最难也。”这里的真书实指隶书。

到了隋唐,虽然真正意义上的楷书已经成熟定形,但人们仍然沿用“隶书”的称谓。直到宋代,楷书才用来专指唐代楷体及唐以前的真书,即我们今天所指的楷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