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四新文化对现代儿童观的塑造

五四新文化对现代儿童观的塑造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新文化运动中对儿童问题的探讨与关注具有强烈的时代情绪,以儿童为话语掀起了以“人”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并与现代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转型相联系。“儿童已成为现代暧昧性和冲突性合为整体的一个拟人化场域。”周作人回顾欧洲儿童研究历史,认为卢梭、福楼拜为儿童研究之先导,霍尔则为当今进化论教育学之大成。

五四新文化对现代儿童观的塑造

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新文化运动中对儿童问题的探讨与关注具有强烈的时代情绪,以儿童为话语掀起了以“人”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并与现代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转型相联系。“儿童已成为现代暧昧性和冲突性合为整体的一个拟人化场域。”[37]

1913年,周作人发表《儿童研究导言》一文,率先探讨儿童研究问题:“儿童研究,亦称儿童学。以研究儿童身体精神发达之程序为事。”儿童学之产生与独立,在于儿童有别于成人:“盖儿童者大人之胚体,而非大人之缩影……世俗不察,对于儿童久多误解,以为小儿者大人之具体而微者也。”[38]儿童研究乃教育学的根本。周作人回顾欧洲儿童研究历史,认为卢梭福楼拜为儿童研究之先导,霍尔则为当今进化论教育学之大成。受霍尔影响,周作人认为儿童依照身心变化发展,可分为四期:一为婴儿期,诞生自三岁;二为幼儿期,四岁至八岁;三为少年期,九岁至十四岁;四为青春期,十五岁至二十五岁。又可略分为两期,以诞生至十四岁为前期,十五岁至二十五岁为后期,普通儿童期的研究,着重在前期。婴儿期,以保养游戏为重;幼儿期,玩具与童话为主要学科;少年期,为教育之好时机,应善为迎导;青年期,身心发达渐臻完备,乃知群体之责任,此阶段特别重要,可成为儿童学的一个分支。

在《遗传与教育》(1913年)一文中,周作人以进化论为依据,提出个人性格以遗传为主,但教育能化为善性的观点。“教育之事,在应顺时势,养成完人,以为社会与其份子谋幸福,故称社会科学,与法律宗教等殊途同归,皆旨在植善而去恶。”[39]《儿童问题之初解》(1914年)一文批判传统中国重老轻少,儿童为亲长的私产,如道具牲畜一般。“彼以儿童属于家族,而不知外之有社会;以儿童属于祖先,而不知上之有民族”,提出“盖儿童者,未来之国民,是所以承继先业,即所以开发新化”[40]。1914年,在《学校成绩展览会意见书》一文中借讨论艺术教育,表达了“儿童本位”的思想,认为“故今对于征集成绩品之希望,在于保存本真,以儿童为本位”。[41]

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1919年《新青年》发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系列文章,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三纲”层级制加以大力批判,致力提倡“幼者本位”。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和发展心理学影响。“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生命何以必须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个体既然免不了死亡,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反观中国传统社会,从古以来,以长者为本位,幼者的全部为长者所有,“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缩,社会的进步,也就跟着停顿”。所以觉醒的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在理解基础上,要给予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需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此外,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即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如此,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42]。(www.xing528.com)

五四运动前夕,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旗手.“儿童中心主义者”杜威应邀来到中国,自1919年5月抵上海,1921年7月离北京回国,两年多时间里,他在中国的200多场演讲与巡回报告广泛推动了中国教育民主化进程和儿童观的更新。

民国时期,与儿童学相关的著作、译作、期刊纷纷涌现,如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凌冰编著的《儿童学概论》(1921年),朱孟迁、邵人模、范尧深译述日本关宽之的《儿童学》(1921年),王雪萼翻译了关宽之的《儿童学概论》(1922年),俞寄凡翻译了关宽之的《儿童学原理》(1935年),郑策三翻译了美国人克伯屈的《儿童学原理》等,还有曾作忠编著的《儿童学》(1926年)、曾展谟编译的《儿童学的新观念》(1927年)等。[43]关于儿童教育,翻译有傅利门(Freeman)《实用儿童教育学》(1921年)、贝克(Baker)《儿童教育学》、朝日文彦《儿童新教学》(1931年)等。儿童期刊包括《儿童世界》《儿童》《儿童教育》《现代儿童》《儿童画报》《儿童晨报》等。

晚清以来,从少年、青年到儿童话语的兴起,所投射出的,正是一个集无限希望、力量与可能性于一身的新兴主体,寄托着古老帝国去旧迎新的所有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