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傅雷家书》:父母情怀与智慧的传承

《傅雷家书》:父母情怀与智慧的传承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孩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及夫人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共186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傅雷家书》:父母情怀与智慧的传承

一、作者介绍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一生译著丰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文笔传神。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主要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夏倍上校》《幻灭》等名著。

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1966年9月3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自缢身亡,愤而离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二、创作背景

《傅雷家书》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先生及其夫人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共186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当时,傅聪在国外学习音乐。期间,傅雷在国内被划为右派,庆幸的是还被允许和身在海外的儿子经常保持联系。悠悠岁月,茫茫大海,一封封家书把父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孩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一、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二、仔细品味书中各类知识精华

傅雷先生对古今中外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在这部家书中汩汩流淌,润泽的不仅仅是他的孩子,还有万千读者。阅读时可摘录其中精华片段以备细细体味。

三、阅读中感悟文中对做“人”的诠释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四、体会作者在家书中文字的运用

傅雷的文字生动优美,读来含蓄凝练,感人至深。傅雷家书中对儿子谆谆告诫的话语蕴意深刻,却又流畅自然,使原本严肃的话题,无不自然而天真,充满了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一封封家书重洋远涉,山水迢递,传达着父子之间永远诉不尽的父子情。

《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及夫人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共186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对文学、艺术、音乐的探讨

(傅雷先生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音乐的对手”)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傅雷先生跟儿子傅聪谈贝多芬,谈莫扎特,谈李斯特,谈肖邦,谈巴赫;谈他参加音乐会的感受,也谈儿子的演出及演奏;不仅如此,他还跟儿子谈文学,谈绘画,谈哲学,谈东西方文化。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完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父亲用大量的笔墨蘸着浓烈的感情,表达了对儿子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与认同。同时,还告诫儿子艺术追求没有终点,永远的进取才是正道。

“音乐会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问题。将来多多修养,把技术克服,再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为改善。”在听说儿子音乐会上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父亲没有丝毫的责备,只有鼓励,只有建议,只有期待。

赏析评价:

【内容】与儿子谈音乐、艺术 父亲像朋友一样,与儿子交谈音乐、艺术、东西方文化,谈演出,谈哲学,谈绘画等。

【体验看法】父亲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底蕴影响着儿子,他们父子之间的亲密与融洽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傅雷和儿子谈艺术与音乐的关系,给儿子高瞻远瞩的定位

赏析评价:

【内容】技巧与音乐,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

【体验看法】技巧是为艺术服务的,不能让技巧占据了主体位置。

有一次,傅雷先生在听完儿子的协奏曲钢琴部分录音后对他说:“以音乐而论,我觉得你的协奏曲非常含蓄,绝无罗宾斯丹那种感伤情调,你的感情都是内在的。第一乐章的技巧不尽完整,结尾部分似乎很明显的有毛病;第二乐章细腻之极。触键是精致之极,最后一章非常出色。”“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想法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师友讨教。”

赏析评价:

【体验看法】①有大量的笔墨蘸着浓烈的感情,表达了对儿子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与认同。同时,还告诫儿子艺术追求没有终点,永远的进取才是正道。②无论成功与失败,父亲永远告诫儿子“胜不骄,败不馁”,父亲如山。

“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傅雷与儿子论述学艺与做人的关系,让人听起来受益匪浅,体现了父亲人格上的高贵。

赏析评价:

【内容】先做人后成大家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体验看法】要学艺,先学做人,做人是一切的基础,如果连人都做不好,那么其他一切都是枉然。

涉及文化,傅雷先生曾对儿子说:知识是相通的,“你对音乐的理解,十分之九是凭你的审美直觉”,然而“除了直觉以外,仍需要理论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历史发展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即使是你的直觉,也还需要那些学识来加以证实,自己才能放心”。他还说,历史知识,“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他还不断给儿子寄去中外经典著作,其中有《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世说新语》《中国文学史》等。

“你说到李、杜的分别,的确如此。写实正如其他的宗派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回过来说:写实可学,浪漫蒂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国人谈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这个缘故”。谈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傅雷和儿子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他还推荐儿子看“毛选”中的《实践论》及《矛盾论》,和儿子谈阅读看理论书的感想。傅雷先生的种种举动就是要使儿子的学养博取广收,更加深厚,让儿子能够融汇各种文化艺术之长,在音乐领域里日臻完善,成为真正的文化艺术者。

赏析评价:

【内容】与儿子谈文化,父亲给远在外国的儿子寄中国文学书,寄哲学书,与儿子谈中国古典文学,如李、杜,如白居易等。

【体验看法】①父亲深厚的文化底蕴;②父亲对艺术与文学深远见识;③父亲对中国文学的热爱;④父亲崇高的爱国情感。

思维碰撞

傅雷先生“极想激出”儿子的“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递给别的青年”。

通过书信,傅雷先生与儿子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在这种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中,一封封家书犹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傅雷先生与儿子乐享其中。

教育学上有一个“脑力激荡法则”,即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傅雷先生希望通过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教育和引导儿子,激发儿子通过书信的方式畅谈在异乡的学练和生活之收获,一方面及时发现儿子的各种问题,给予帮助与指导,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新的思想、艺术和生活的感悟。就像他对儿子出游世界各地演出的所见所闻,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其目的正如傅雷先生所言:“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我们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这也许是傅雷先生精神之树常青,《傅雷家书》成不朽之作的缘由所在。

赏析评价:

【内容】父亲通过书信与儿子交流,以激发儿子对艺术的理解与灵感。

【体验看法】①父亲对儿子谆谆教导;②父子融洽的朋友般的关系。

训练文笔及思想

(傅雷先生欲“借通讯训练”儿子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思想”)

傅雷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为了这个缘故,他常常“逼”儿子多写信,“多写有内容有思想实质的信”,并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因为“一边写信整理思想,一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观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启发”,有助于今后的人生。

与此同时,傅雷先生非常注重在思想、道德、事业,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给儿子以全面的关心和教育。傅雷先生说过,“艺术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这个爱绝对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如此,才能理解和表达艺术。他教育儿子:“做艺术家先要学会做人。”胸襟宽广,才能容受“广阔的艺术天地”,接受“变化无穷的形与色”,从而“了解任何艺术品”,拥有真诚“才会有虚心”,从而不断获得进步。甚至,傅雷先生因为儿子太忙,没有经常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勃隆斯丹太太写信,而批评儿子“不要懒惰!”以免“招人误会,以为我们是冷漠忘恩”之人。傅雷先生为实现对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崇高的教育目标,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傅雷先生希望借写信,不仅提升儿子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以及人生境界,同时也传给了儿子达到此目的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写作。

赏析评价:

【内容】傅雷认为,写作能促进思想,多写有内容有思想实质的信很重要,会对艺术有新启发。

【体验看法】傅雷对儿子事无巨细,注重儿子在思想、道德、事业及诸多方面的关心和教育。真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父爱的伟大就在这里。

以身作则

(傅雷先生希望随时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先生认为,“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他不仅将此话奉为自己的信条,而且还将它变为自己的全部行动。在他所从事的翻译工作中,他从不摆大翻译家的架势,绝不满足于有口皆碑的巨大成就,而常常以更高的标尺严格要求自己。他认为“越是对原作体会深刻,越是欣赏原文的美妙,越觉得心长力细,越觉得译文远远的传达不出原作的神韵,返工次数越来越多,结果却总是不满意”,然而他“并不因此而灰心,照样‘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儿子树立了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榜样,使儿子既听其言,又学其形,在成才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傅雷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教育儿子的同时,总是将自己也摆进去,一再作无情的自我解剖,以引导儿子认真地对待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譬如:“你即使对自己要求很严,并无自满情绪,但因为了解的多了一些,自然而然容易恃才傲物,引人误会,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但愿和你共同努力来改掉。”又如:“从这些小事情上推而广之,你我无意间伤害人的事情一定不少,也难怪别人说我们骄傲了,我平心静气思索以后,有此感想,不知你以为如何?”等等,全然不遮不掩,坦坦荡荡,将锋利的解剖刀直指自己心灵上的缺陷,从而将言教与身教有机地结合。为儿子做出严于律己的表率。

“另外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傅雷先生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儿子如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可谓是言传身教,毫无保留。他永远把学问艺术和真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希望儿子也能这样。

赏析评价:

①【内容】以身作则 傅雷在做人,处事等各方面以身作则,教导儿子。

【体验看法】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②【内容】父亲的自我批评 傅雷时刻告诫儿子为人做事要谦虚,对待艺术要严谨,并常常自我批评与反省,说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毛病。

【体验看法】傅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劝诫儿子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态度,可见其是一位坦诚谦虚的人;他对待工作严谨,自己已是翻译界的名人,还常说自己没有追求完美,可见其为人低调,做事严谨。

③【内容】与儿子爱情及婚姻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爱人第二。爱情与婚姻应以志趣相投与人格独立为基础,不能因儿女情长丢了对艺术与事业,夫妻之间应互相尊重。

【体验看法】父亲永远把学问、艺术和真理放在最重要位置。

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教导

在母亲与儿子的信中,有对儿子诉说的家长里短芝麻小事,有对儿子感情生活的探讨与劝诫。

“那天正是你生日,牛伯母特请我们到新雅吃饭吃面,饭后就去观剧……”“作协批判爸爸的会,一共开了十次,前后作了三次检讨……五个月来,爸爸痛苦,我也跟着不安”“从来信可看到你立身处事,有原则,有信心,我们心上的石头也放下了。但愿你不忘祖国对你的培养,首长们的爱护,坚持你的独立斗争,为了民族自尊心,在外更要出人头地的为国争光……”母亲在自己年老病多的情况下仍然关心着儿子,在父亲受批判时仍希望儿子为国争光,可见是何等大气,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

“回想我跟你爸爸结婚以来,二十余年感情始终如一……我们现在真是终身伴侣,缺一不可。”母爱与父爱总有些不同。父亲的教导,侧重于学业和事业,而母亲的教导,则侧重于孩子的感情生活。母亲以自己和父亲的感情作为镜子,希望儿子理性对待自己的感情问题。“知道你们婚期确定以来,我们也抱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天天都在盘算日子……希望你们二人除了相亲相爱之外,永远能互相尊重事事商量,切勿独断专行……我们觉得最遗憾的是没有;尽父母之职,不能代你们做些事,美中不足的又不能参加你们的婚礼。”对于儿子即将到来的婚礼,父母可谓五味杂陈,既有叮咛也有祝福,还有遗憾。

“弥拉太了解你了,她多么温柔可爱,千万不可伤害她,千万不可把你爸爸对妈妈的折磨加在弥拉身上。虽然我们女人会理解你们,原谅你们,总不是夫妇长久相处的好办法”母亲站在儿媳的角度劝诫儿子,体现了母亲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态度。千叮咛,万嘱咐,琐碎唠叨中,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评价:

【内容】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劝诫 ①与儿子聊家长里短的主题,表达对儿子的思念。②与儿子谈婚姻之道,夫妻相处之道。

【体验看法】①母亲以细腻的温情表达伟大的母爱,帮儿子整理唱片等各种行为,可见其做事细心;②与儿子谈婚姻之道,夫妻相处之道,可见其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1.__________为人坦荡、性格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与夫人双双愤而弃世,走完了悲壮的一生。

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__________是著名钢琴大师,___________成为英语特级教师。

3.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认为自己的父性真正觉醒是在45岁。

5.《傅雷家书》中首要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________,做事要_____________,礼仪要_____________;遇困境_____________,获大奖_____________;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6.《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如何正确处理______________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7.在1954年3月24日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即___________第一;___________第一;__________第一。

8.傅雷素来主张的教育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___________,次为___________,再为___________,终为__________。

9.《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袓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10.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数,就是《________________》。傅雷的儿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家、_______家,他翻译的作品高达_________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就致力于_________文学的译介工作。傅雷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作品有15部,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作品有4种,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出自作品《__________________》。

13.《傅雷家书》中屡次提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___________,他是以著名音乐家_____________为创作原型的。

(一)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处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www.xing528.com)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选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又快乐又惆怅”,请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的相处中,青年人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而长辈应该克服自身哪些缺点?

3.从傅雷给儿子的这封信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

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倘若你对理论有了一个基本概念,那么日后在国外念的时候,不至于语言的困难加上乐理的困难,使你对乐理格外觉得难学。换句话说:理论上先略有门径之后,在国外念起来可以比较方便些。可是你自始至终没有和我提过在京学习理论的情形,连是否已开始亦未提过。我只知道你初到时国罗君患病而搁置,以后如何,虽经我屡次在信中问你,你也没复过一个字。——现在我再和你说一遍:我的意思最好把俄文学习的时间分出一部分,移作学习乐理之用。

……

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注]①罗君即我国著名作曲家罗忠镕同志。

1.傅雷回忆自己当初学习法文和英文的经历有何作用?

2.在这封信中,傅雷给了儿子哪些建议?

3.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请你将《傅雷家书》推荐给父母,并说明推荐理由。

(三)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些,我在留学的时代是极注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各种manners[礼节,仪态]方面跟你们烦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

1.在这一封信中,傅雷指出了儿子傅聪的哪些问题?

2.结合选文,试分析傅雷的形象。

3.结合选文,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

(四)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九月二十二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度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里斯朵夫的故事告诉了儿子怎样的生活道理?

2.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试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傅雷家书》的艺术特点。

(五)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你为了俄国钢琴家,兴奋得一晚睡不着觉;我们也常常为了些特殊的事而睡不着觉。神经锐敏的血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常常劝你尽量节制。那钢琴家是和你同一种气质的,有些话只能加增你的偏向。比如说每次练琴都要让整个人的感情激动。我承认在某些romantic[浪漫蒂克]性格,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无可避免”并不一定就是艺术方面的理想;相反,有时反而是一个大累!为了艺术的修养,有heart[感情]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关于这一点,最近几信我常与你提到;你认为怎样?)我前晌对恩德说:“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蒙蒙嚎嚎的感情(对每一个乐曲,每一章,每一段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technic[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你听听,这话不是和Richier[李克忒]说的一模一样吗?我很高兴,我从一般艺术上了解的音乐问题,居然与专门音乐家的了解并无分别。

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巧落后,存了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再加近两年来国内为什么school[学派],什么派别,闹得惶惶然无所适从,所以不知不觉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起来。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切有名的virtuoso[演奏家,演奏能手]也犯的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注]①指苏联著名钢琴家Richier(李克忒)。

1.艺术家应该是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的,为什么傅雷教导儿子要控制自己的感情?

2.傅雷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3.在选文这一封信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哪类话题,你还能从原著中举出3类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吗?

(六)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

期待了一个月的结果终于揭晓了,多少夜没有好睡,十九晚更是神思恍惚,昨(二十日)夜为了喜讯过于兴奋,我们仍没睡着。先是昨晚五点多钟,马太太从北京来长途电话;接着八时许无线电报告(仅至第五名为止),今晨报上又披露了十名的名单,难为你,亲爱的孩子!你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辜负祖国的寄托,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指导,同时也没辜负波兰师友及广大群众这几个月来对你的鼓励!

也许你觉得应该名次再前一些才好,告诉我,你是不是有“美中不足”之感?可是别忘了,孩子,以你离国前的根基而论,你七个月中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这次比赛也已经doyour best[尽力而为]。不但如此,这七个月的成绩已经近乎奇迹。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能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妈妈是对的,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多少年来,她嘴上不说,心里是一向认为我低估你的能力的;如今她统统向我说明了。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用多么愉快的心情承认错误: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吧?

……再想到一九四九年第四届比赛的时期,你流浪在昆明,那时你的生活,你的苦闷,你的渺茫的前途,跟今日之下相比,不像是作梦吧?谁想得到,五一年回上海时只弹Pathetique Sonata[悲怆奏鸣曲]还没弹好的人,五年以后会在国际乐坛的竞赛中名列第三?多少迁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回过来说:我过去对你的低估,在某些方面对你也许有不良的影响,但有一点至少是对你有极大的帮助的。唯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我多少年来把你紧紧拉着,至少养成了你对艺术的严肃的观念,即使偶尔忘形,也极易拉回来。我提这些话,不是要为我过去的做法辩护,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时候特别让你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傲的情绪抬头。我知道这也用不着多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1.试对选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2.面对儿子在国际大赛中取得的好成绩,作为父亲的傅雷态度是怎样的?

3.从这封信中,除了读到一位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你还能读出他的什么情怀,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七)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晨

亲爱的孩子,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回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与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昨儿整整一天若有所失。孩子,你一天天的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遇到任何一件重大的事,你得想到我们——连你自己在内——对艺术的爱!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其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的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的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减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除了外界的原因没有能使你把假期过得像个假期以外,连我也给你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破坏了你回家前的对家庭的期望。我心中始终对你抱着歉意。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1.试对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2.在这封信中,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3.尾段写道:“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过着这种体会吗?请谈一谈。

(八)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

【A】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好多话,妈妈已说了,我不想再重复。但我还得强调一点,就是:适量的音乐会能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你既把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就该忠于艺术,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这个奋斗中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不能只考虑需要出台的一切理由,而要多考虑不宜于多出台的一切理由。其次,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他们的一千零一个劝你出台的理由,无非是趁艺术家走红的时期多赚几文,哪里是为真正的艺术着想!一个月七八次乃至八九次音乐会实在太多了,大大的太多了!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你的节目存底很快要告罄的;细水长流才是办法。若是在如此繁忙的出台以外,同时补充新节目,则人非钢铁,不消数月,会整个身体垮下来的。没有了青山,哪还有柴烧?何况身心过于劳累就会影响到心情,影响到对艺术的感受。这许多道理想你并非不知道,为什么不挣扎起来,跟经理人商量——必要时还得坚持——减少一半乃至一半以上的音乐会呢?我猜你会回答我:目前都已答应下来,不能取消,取消了要赔人损失等等。可是你能否把已定的音乐会一律推迟一些,中间多一些空隙呢?否则,万一临时病倒,还不是照样得取消音乐会?难道捐税和经理人的佣金真是奇重,你每次所得极微,所以不开这么多音乐会就活不了吗?来信既说已经站稳脚跟,那么一个月只登台一二次(至多三次)也不用怕你的名字冷下去。决定性的仗打过了,多打零星的不精彩的仗,除了浪费精力,报效经理人以外,毫无用处,不但毫无用处,还会因表演的不够理想而损害听众对你的印象。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为了身体,为了精神,为了艺术,为了国家的荣誉,你都不能不大大减少你的演出。为这件事,我从接信以来未能安睡,往往为此一夜数惊!

【B】未接来信之前,我们的心情是沉痛的,痛苦的,你的变化太突兀了,令人无法捉摸。我们做父母的只觉得惭愧,没有给你什么好的感受,我们除了一片热忱的爱子之心之外,但愿你自觉的醒悟过来。一个人身在国外,对祖国的怀念是深切的,不论做人方面,事业方面,处处要保持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谦虚和大方。

1.请简要概括选文【A】的主要内容。

2.“为这件事,我从接信以来未能安睡,往往为此一夜数惊!”中“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傅雷怎样的形象?

3.选文【B】是谁写给谁的信,从中可以看出写信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4.“你既把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就该忠于艺术,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请谈谈你对傅雷写给儿子的这句话的看法。

(九)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日

……来信提到批评家音乐听得太多而麻痹,确实体会到他们的苦处。同时我也联想到演奏家大多沉浸在音乐中和过度的工作或许也有害处。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大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原有的成绩。你灌唱片特别紧张,就因为求全之心太切。所以我常常劝你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置之度外,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也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spontaneity[真趣];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我觉得你在放松精神一点上还大有可为。不妨减少一些工作,增加一些深思默想,看看效果如何。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馆欣赏名画,从造型艺术中去求恬静闲适。你实在太劳累了!你知道我说的休息绝不是懒散,而是调节你的身心,尤其是神经(我一向认为音乐家的神经比别的艺术家更需要保护,这也是有科学与历史的根据的):目的仍在于促进你的艺术,不过用的方法比一味苦干更合理更科学而已!

1.选文中,傅雷给了儿子哪些建议?

2.从选文中,你认为儿子傅聪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傅雷看来,理想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质?

(十)一九六四年三月一日

“理财”,若作为“生财”解,固是一件难事,作为“不亏空而略有储蓄”解,却也容易做到。只要有意志,有决心,不跟自己妥协,有狠心压制自己的fancy[一时的爱好]!老话说得好:开源不如节流。我们的欲望无穷,所谓“欲壑难填”,若一手来一手去,有多少用多少,即使日进斗金也不会觉得宽裕的。既然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独立,又要养家活口,防旦夕祸福,更只有自己紧缩,将“出口”的关口牢牢把住。“入口”操在人家手中,你不能也不愿奴颜婢膝的乞求;“出口”却完全操诸我手,由我作主。你该记得中国古代的所谓清流,有傲骨的人,都是自甘澹泊的清贫之士。清贫二字为何连在一起,值得我们深思。我的理解是,清则贫,亦维贫而后能清!我不是要你“贫”,仅仅是约制自己的欲望,做到量入为出,不能说要求太高吧!这些道理你全明白,毋须我多说,问题是在于实践。你在艺术上想得到,做得到,所以成功;倘在人生大小事务上也能说能行,只要及到你艺术方面的一半,你的生活烦虑也就十分中去了八分。古往今来,艺术家多半不会生活,这不是他们的光荣,而是他们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并非真的对现实生活太笨拙,而是不去注意,不下决心。因为我所谓“会生活”不是指发财、剥削人或是啬刻,做守财奴,而是指生活有条理,收支相抵而略有剩余。要做到这两点,只须把对付艺术的注意力和决心拿出一小部分来应用一下就绰绰有余了!

……

像我们这种人,从来不以恋爱为至上,不以家庭为至上,而是把艺术,学问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目标的人,对物质方面的烦恼还是容易摆脱的,可是为了免得后顾之忧,更好的从事艺术与学问,也不能不好好的安排物质生活;光是瞧不起金钱,一切取消极态度,早晚要影响你的人生最高目标——艺术的!希望下定决心,在这方面采取行动!一切保重!

“战战兢兢”勿写作“竞竞”,“非同小可”勿写作“岂同小可”。

1.结合选文及原著,谈谈傅雷是如何教儿子理财的?(情节概述)

2.在这封信里,傅雷很少像以往一样谈艺术、学问、文化,而是重点谈到了理财的学问,持家的道理。从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人物形象)

3.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流有着不同的效果,如果让你就某一个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书信交流,你准备谈哪一个话题?(体验看法)

(一)矛盾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夜

【A】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一九六一年二月七日

【B】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乃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决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面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做游戏人生的态度。从另一角度看,最伤人的(对己对人,对小我与集体都有害的)乃是由passion[激情]出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衷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怀着野心而明明不能实现的人,经常忌妒别人、仇恨别人的人,那一类苦闷便是与己与人都有大害的。凡是从自卑感自溺狂等等来的苦闷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对自己也是致命伤。反之,倘是忧时忧国,不是为小我打算而是为了社会福利,人类前途而感到的苦闷,因为出发点是正义,是理想,是热爱,所以即有矛盾,对己对人都无害处,倒反能逼自己作出一些小小的贡献来。但此种苦闷也须用智慧来解决,至少在苦闷的时间不能忘了明哲的教训,才不至于转到悲观绝望,用灰色眼镜看事物,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情继续在人生中奋斗,——而唯有如此,自己的小我苦闷才能转化为一种活泼的力量而不仅仅成为愤世嫉俗的消极因素;因为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矛盾,也就不能使自己往前迈进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

1.【A】段中傅雷劝诫儿子处理矛盾与快乐的关系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情节概述)

2.【B】段中傅雷是如何看待苦闷与矛盾的?(内容理解)

3.两封信中都提到了矛盾,结合选文分析两个矛盾关系的异同点。(艺术特色)

(二)父亲与母亲对儿子情感异同

八月二十九日(父亲)

【A】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love,love,love![爱,爱,爱!]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有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你是以艺术为生命的人,也是把真理、正义、人格等等看作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为乐生的人;我用不着唠叨,想你早已把这些信念表白过,而且竭力灌输给对方的了。我只想提醒你几点:——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远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时候犯的许多过严的毛病。我过去的错误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可以减轻几分;你受过的痛苦不再施之于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总的来说,尽管指点别人,可不要给人“好为人师”的感觉。你还记得巴尔扎克那个中篇吗?奥诺丽纳的不幸一大半是咎由自取,一小部分也因为丈夫教育她的态度伤了她的自尊心。凡是童年不快乐的人都特别脆弱(也有训练得格外坚强的,但只是少数),特别敏感,你回想一下自己,就会知道对付你的爱人要如何delicate[温柔],如何discreet[谨慎]了。

我相信你对爱情问题看得比以前更郑重更严肃了;就在这考验时期,希望你更加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尤其要对婚后的责任先培养一种忠诚、庄严、虔敬的心情!

八月二十九日(母亲)

【B】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愿你跟Zamira姻缘美满,我们为儿女的担心也告一段落。她既美丽、聪明、温柔,对你是最合适的了;我常常讲,聪找的对象一定要有这样的条件,因为我跟你爸爸的结合,能够和平相处,就是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只要真正认识对方,了解对方,就是受些委屈,也是不计较的。归根结底,到底自己也有错误的地方。希望你不要太苛求,看事情不要太认真,平易近人,总是给人一种体贴亲近之感。尤其对你终身的伴侣,不可三心二意,要始终如一。只要你们真正相爱、互相容忍、互相宽恕,难免的小波折很快会烟消云散。尤其你自己身上的缺点很多,你太像父亲了,只要有自知之明,你的爱人就会幸福。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以后再也不要怀念童年的初恋,人家早已成了家,不但想了无用,而且无意中流露出来,也徒然增加你现在爱人的误会,那是最犯忌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爸爸已经说了许多,而且都是经验之谈,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走了几十年,非但结合自己的经历,而且朋友之中多多少少悲欢离合的事也看得很多,所以尽量告诉你,目的就是希望你们永远幸福。

1.同一天,父亲和母亲都各自写长长的信给儿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概述)

2.对待爱情和婚姻,父亲和母亲有何异同?(内容理解)

3.联系原著谈谈你对傅雷这些家书的感受。(体验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