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吹翻这家吹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吹翻这家吹那家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首曲词标题是“咏喇叭”,喇叭何物?又是如何歌咏喇叭的?他们不是官员,却服务于官员,不是乐师却胜过乐师,簇拥在官员身边,鞍前马后,船来船往,吹吹拍拍,抬升官家。军民听闻,担惊受怕,真假莫辨,糊里糊涂。这种行为容易造成猜疑加重,军心不稳,战力削弱。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和吹翻这家吹那家

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这首曲词标题是“咏喇叭”,喇叭何物?有何特征?词人为何要歌咏喇叭?又是如何歌咏喇叭的?诸多问题的追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曲词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如果要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喇叭的特征,那就是“吹”,这个字高频出现,成为全曲词眼。我们不妨参读曲词,思考:谁在吹?吹什么?向谁吹?吹有何作用?有何效果?作者喜欢这些吹出来的曲儿吗?为什么?层层追问,步步紧逼,不断拓展和深化我们对曲词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谁在吹呢?当然是人在吹。什么人在吹呢?是一般的红白喜事席上的乐师吗?显然不是,从文中句子“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可以判断,应该是一群特殊的人在吹,这些人紧随官家船只往来,哄抬官家身价。他们不是官员,却服务于官员,不是乐师却胜过乐师,簇拥在官员身边,鞍前马后,船来船往,吹吹拍拍,抬升官家。他们很可能是官员的奴才或帮凶或帮闲之类的人。吹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人吹什么乐器,另一种是人吹出什么曲调,两个小问题均可从文中找到答案。人吹唢呐、喇叭,这两种乐器的共同特点是“曲儿小腔儿大”,吹出的曲子短小,吹出的声音响亮,曲小腔大,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大明朝廷的阉党宦官,本事很小,最擅吹拍,官腔高昂。“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议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腔儿大”,暗示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小”“大”对比,互为反衬,暗含词人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他们吹出的曲调不是民间音乐,不是反映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是专职专吹,给纷乱如麻的官船吹奏,抬高官家的身价,增强官家的声威。吹奏者一方面卑躬屈膝,献媚讨好,歌功颂德;另一方面又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为所欲为,完全就是一副扭曲变态的丑陋人格。(www.xing528.com)

此曲此调,传扬开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非常奇怪,也令人纳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军民听闻,担惊受怕,真假莫辨,糊里糊涂。社会呈现一派人人自危、惶恐不安的景象。何以如此?这要结合明朝特定社会背景来理解。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这种行为容易造成猜疑加重,军心不稳,战力削弱。因此令人十分讨厌。宦官所到之处,“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骚扰百姓,破坏生产,搞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岂不让百姓厌恶又害怕?此曲此调,依凭官船,打着官腔,借助皇威,虚张声势,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越是吹得响亮,就越容易让人害怕,让人遭殃,也让人厌恶。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恨而不敢看,只能表面装出乖乖驯服的样子。这种矛盾、纠结的心态是比较煎熬的。

此曲此调乱吹一通之后,结果又是如何呢?“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军人也好,百姓也罢,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经过一番折腾、鼓捣,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真是民穷财尽,家破人亡啊!“这家”“那家”不是专指确指,不是十家八家,而是泛指所指,千家万家,极言其多。给人那家伤了、这家翻了,紧紧相承目不暇接之感。苛政猛于虎,百姓遭祸殃。词人巧妙借助喇叭之吹一并“吹”出了满腔怒火。

纵观全曲,围绕“吹”字,大做文章,有序展开,逐层推进内容,抒发感情。先说“吹”之来源是喇叭、唢呐,点出它们的特点是“曲儿小腔儿大”,暗示小人得意的情状;再说说“吹”之用途,一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身价,即为官方所用;二是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身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最后写“吹”之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表面上写喇叭和唢呐之“吹”,实则处处写宦官虚张声势,危害百姓,借喇叭唢呐给宦官画像,借吹奏声势来表达爱憎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有力地表达出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