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曲作家张养浩忧虑苍生,悲悯疾苦,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民生艰难,痛斥社会黑暗的作品,其中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写于作者路过潼关时,据《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还说他“到官四月,忧劳以死”,可见张养浩是一位体恤民生、勤勉尽职的好官。《潼关怀古》抒写即兴之感,更是长期之思,名为“怀古”,实为“伤今”“伤民”。山高路远,载不动作家的一声长叹;兴衰存亡,免不了百姓的万千悲苦。(www.xing528.com)
潼关山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山则是群山巍峨,连绵起伏,如聚如拢,拱卫潼关。东有崤山,北有中条,西接华岳,铜墙铁壁,易守难攻。水则奔腾咆哮,波飞浪涌,如怒如吼,滚滚向东。黄河西起龙门,直泻而来,汹涌澎湃,奔赴关下。山水相依,互为表里,极言潼关一带,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兵家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衰存亡。山水无情,人生有义,着一个“聚”字,化静为动。望物生情,山如奔如赴,如拱如卫,气势飞动,耸人眼目。落一“怒”字,化实为虚,移情于物,浪花如雪,涛声如雷,气贯长虹,动人心魄。下一“路”字,则见山水迢迢,长路漫漫,烘托作者心潮起伏,思绪翻滚。
立马潼关,极目山水,眺望西都,自然引发作者对沧桑巨变的无限遐想。关中之地,曾经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王朝在那里建都立政,历时千年,那些都城,统称“西都”。“西都”是一个时空包举、虚实兼容的概念。时间而言,千年悠悠,如风过山河;空间而论,王朝古都,如龙盘虎踞。从实处想,楼阁殿宇,金碧辉煌;从虚处想,繁华烟消,富贵云散。万千变化,万千风云,万千心思,感慨万千。“踌躇”,虚实并举,一语双关,字面而言,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深层而论,指作者心潮起伏,思绪纷扰,给人一种沉重窒闷之感。山水名胜所触发的历史联想,长路见闻所了解的残酷现实,交融在一起,让人忧愁痛苦,让人心情沉重。但是,在万千感慨之中,最令人伤心、最刺痛人心的莫过于由于王朝变迁所带给天下苍生的苦痛。作者感慨,秦汉王朝精心经营的繁华都城,最终也逃不过历史长河的无情冲毁:宫阙万间化为荒土野草,荣华富贵化为过眼云烟。关中故地,十朝历史,作者单挑出“秦汉”,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极具概括力,揭示了历史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意谓历朝历代,兴亡相继,轮回相因,概莫能外,不可改变。只是千年风云,千年兴衰,世人付出的代价太沉重,太惨烈了!“宫阙万间”,极言宫殿的繁华富丽,一见封建帝王权贵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二见繁华富贵背后天下百姓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无边苦难,两相对比,锋芒所向,显而易见。万间宫阙变成荒烟废土,改朝换代,统治者又征调民力,大兴土木修造宫室。如此折腾,千年不变,百姓有多痛苦,天下有多动荡。词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脱口而出,喊出了最强烈的抗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穿透千年历史烟云的惊人发现,这是不满千年王朝的愤怒呐喊,这也是作者体恤民生艰难的情怀流露!中国历史,漫漫千年,封建王朝政权更迭无数,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管是王朝的兴盛繁荣,还是王朝的衰落覆灭,这其中,承受巨大苦难的依然是天下百姓。封建统治者从来不把百姓的生死疾苦放在心上,从来不把百姓当作生命个体来尊重,相反,视如工具,视如草芥,视如奴隶,为我所用,任我驱遣,完全可以说,所有的荣华富贵、风光威严,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累累白骨之上。因此,词人的点破道明具有一针见血、振聋发聩的历史意义。这正是这首小令的思想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