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www.xing528.com)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继续抗元。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俘虏,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完全可以说,这是文天祥的誓死明志诗。诗人回忆自己坎坷曲折的身世命运,表现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很多人了解文天祥,恐怕源自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揭示了一个民族英雄的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文天祥和太史公一样,对于人生的生死看得通透、明白,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豁达坦然,英勇无畏。“人生自古谁无死”是否定式的反问,诗人问自己,也问这个世道,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坦然接受不可回避的死亡。同时,诗句也说明诗人历经风雨,深思熟虑,终于大彻大悟,绝非心血来潮,故作惊人之语。换作“人生自古谁都死”,变成陈述句、肯定句,感情意味淡泊,人生风采全无,更与英雄心志相悖。诗人不怕死,只怕死得庸庸碌碌、毫无意义。“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腔热血,一片忠心,利国利民,彪炳史册,流芳千古。“丹心”,红心之意,比喻耿耿忠心。汗青,因竹片熏烤,水汽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此处特指史册。“丹心”与“汗青”形成对比,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丹心如火,熊熊燃烧,照亮暗夜,也照亮历史。杜甫有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白鸟翻飞绿波之上,红花盛开青山之中,色彩对比,意象鲜明,诗意盎然,格调明快。同样,“留取丹心照汗青”采用色彩对比,互相烘托,诗意凸显,精神万古。
如此洞达生死,如此参悟人生,源自何处、何事、何时呢?这显然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家国命运密切相关。诗歌前面六句主要就是追溯诗人的曲折经历。首联属于概括描写,颔联和颈联属于具体描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人生万象,纷纭复杂,诗人拈出两件事来说,一是宦海艰难(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一是干戈不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让人感受到世道艰难,时局危急。峥嵘岁月,不胜唏嘘啊!前一句隐含一个历史事实: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开始进入官场。后一句也暗示一种现实境况,宋元连绵不断,稀稀落落,已经接近尾声,南宋政权回天无术,无力反抗,亡国已成必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稀稀落落,冷冷清清。暗指宋元战事渐渐消停,南宋王朝国运衰危,气数将尽。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深创剧痛。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借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诗歌一、二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深沉回顾。
诗歌中间四句承接“干戈寥落”而来,多层面展开描写。“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前一句说国家时局,外敌入侵,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亡国在即,不可避免;后一句说个人命运,身世浮沉,起伏不定,宛如浮萍,风吹雨打,行踪无定,岌岌可危。山河破碎,可见心如刀割。“风飘絮”,可见忧心如焚。“身世浮沉”,可见人生坎坷。“雨打萍”,可见命运飘零。忧国伤时、感叹身世交融在一起,表现出深沉复杂的苍凉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诗人想到以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孤苦伶仃。面对时局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坑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自责与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诗歌前面三联追忆人生,感慨时局,尾联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人生意义的通透体悟,也是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