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五从军征》的赏读:熟羹饭引出了阿谁

《十五从军征》的赏读:熟羹饭引出了阿谁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首《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兵的口吻切入,运用流畅自然、质朴清新的笔调,叙说人物的遭际与见闻,娓娓道来,不动声色,却是句句含泪,字字流血,寒彻肺腑,痛入骨髓。开篇两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三个数字触目惊心,夺人魂魄。

《十五从军征》的赏读:熟羹饭引出了阿谁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www.xing528.com)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诗歌描绘了一位长年征战在外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回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控诉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底层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巨大损害,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诗歌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重的怨愁苦恨,人物命运悲惨,细节描写触目惊心,感情基调极为悲凉。

叙事诗顾名思义要叙述事件,铺展情节,描写细节,塑造人物。这首《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兵的口吻切入,运用流畅自然、质朴清新的笔调,叙说人物的遭际与见闻,娓娓道来,不动声色,却是句句含泪,字字流血,寒彻肺腑,痛入骨髓。开篇两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三个数字触目惊心,夺人魂魄。十五岁是什么年纪啊?好比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朋友,人生少年,青春大好,入学读书,有老师教诲,有父母疼爱,有社会关怀,生活幸福,无忧无虑,可是,汉魏之际,兵荒马乱,战火连天,统治者穷兵黩武,就连十五岁的青少年也不放过。八十岁又是什么年纪?按照今天的情况来说,应该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生活无忧了吧,可是,诗中主人公却是白发苍苍,老迈而归,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八十岁减去十五岁,老兵从军时间是六十五年,何等漫长,何等煎熬,又是何等痛苦。六十五年之间,他经历了多少战火洗礼,多少凶多吉少,多少生离死别,他的家人又是怎样,他的朋友还有几人尚存,他的家乡是否满目疮痍?想不胜想,泪如雨下。诗歌就以开头一句作为标题,凸显人生苦难,奠定全诗悲凉、凄恻的感情基调。

老兵回家所见,第一个场景就是: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问者平静,答者平静,表面平静,其实暗藏激流。老兵离家六十多年,不知道父母高堂在否,妻子儿女如何,既想知道,又害怕知道,紧张,不安,焦虑,急切,心绪复杂,反以平静之语出之,可见多么克制,多么坚韧。乡人指引老兵,平静回答,大约是尊重这位老兵,称呼他为“君”,前面远处那个地方就是你家,旁边松柏森森,坟墓累累。他是说真话实话,一点不假,可是,你想想,家园都变成了墓地,生命都凋零殆尽,死气沉沉,阴森可怕,哪有半点烟火气息,生命温暖?其实,还可以思考,谁的坟墓?这些生命又是如何凋落的?老兵是不敢想的,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紧张。他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那就是当他走近那片树林,那片墓地,走进他那破烂不堪的老屋的时候,空寂无人,杂草丛生,满目萧索!

诗歌描写的第二个场景是惨淡老屋:“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野兔从狗洞爬进爬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破败荒凉,一派萧索。这哪里是人家,简直就是一座废墟,一片坟场!作者描述野兔乱窜、野鸡惊飞的情景,凸显人去屋空、冷气森森之悲。作者摄取井边旅葵、中庭旅谷两个“镜头”,凸显庭院荒芜、满目凄凉之感。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画面形象,催人落泪。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中还不堪十倍、百倍……

诗歌描写的第三个场景是痛入骨髓的人间烟火:“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有些饥饿,有些迷蒙,有些麻木,有些怅然,忙碌了一阵子,做好了饭菜,突然想起,不应该只有我一个人吃啊,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要是在以往,炊烟袅袅,火光熊熊,家人团聚,共进晚餐,何等幸福,何等甜蜜。可是,今天怎么了,他们怎么还不回来呢?饭都已经做了好久了,却等不来家人。老兵懵懂了,恍惚了,他似乎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平静生活。他“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还抱有希望,一定要等待,期盼奇迹发生,好久好久,要等的人还是没有到来。他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回来,泪珠如雨,沾湿衣襟。诗歌到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悠悠不尽的回味与感叹。

一个老兵回家,没有贺知章的幸运,“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没有宋之问的胆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也没有陶渊明的幸福,“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更没有木兰的荣耀与喜悦,“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迎接他的是岁月如利刃,家园如坟场,老屋似废墟,亲故似荒烟,形影悼凄凉。他站在破烂不堪的老屋门口,面对松柏森森,坟墓累累,心中也有一座阴森恐怖的坟墓。千年以降,我们吟咏这样的诗歌,仿佛是给老兵上坟,献上一份哀悼,一份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