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将军白发征夫泪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展示老将的豪情,边关的风情,战士的心声。但是,潜在威胁不断,敌我交战时有发生,大宋边关仍然危险。我心汹涌,我心澎湃,为范仲淹,为脚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惯了宋词的浅吟低唱,浮艳轻柔,读多了男女的万种柔情,刻骨相思,再来读读范仲淹的边关塞外,长烟落日,读读一代将军的天下担当,家国情怀,心中总是热血沸腾,豪气干云。真个想梦回宋朝,像范仲淹一样,训练兵马,构筑工事,抵御侵略,安宁边关,还大宋一个清静,了却心中一番宏愿。特别震撼“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的句子,一看便苍凉,一读便感动,一时还说不清感动为何,但是,脑海中倒是真真切切浮现一幅画面,征战沙场的将军日渐衰老,秋霜染满头;身强力壮的士兵早已情不自禁,泪雨湿衣襟。很催情,很悲壮。一种天地肃穆,心怀万古的情思涌上心头。猜想将军,久别亲人,远离家乡,奔赴边关,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但是,时局维艰,胜利渺茫,心头翻滚忧患不安。也猜想年轻战士,生龙活虎,豪气冲天,效命沙场,建功立业,但是,国运不济,战事不顺,心头凝聚家国不宁。一样的豪气,一样的悲鸣,一样的凄凉。或许范仲淹就是用将军的刀剑来抒写理想豪情,用金戈铁马来叩动读者的心弦。笔者喜欢这些掷地有声、回荡天地的词句。积贫积弱的大宋,轻歌曼舞的大宋,太需要这些声音,这份豪情了。《渔家傲·秋思》展示老将的豪情,边关的风情,战士的心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安(治所在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治所在今陕西耀州区)。两地均是大宋边关重镇。词人统帅兵马,驻守边关,身肩一国安危,心系天下苍生。这首词作当是词人有感移防边关,抵御侵略,进展艰难,形势严峻而作。具体生活经历,战斗场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一位沙场老将滴血泣泪之心。可以这么讲,通篇词作,写景抒情,字字是悲,句句言壮,肃杀之气冲天,浩然之气震地,忧患之心逼人,乡思之情动怀。

西北边地延州一代,远离中原内地,毗邻敌寇西夏。秋天来得较早,风景迥异内地。秋风猎猎,草木凋敝,沙石翻滚,风尘弥漫。天地之间,充斥愁云惨雾。不见秋高气爽,玉宇澄清,不闻秋虫悲鸣,江河潺潺。透过如墨云团,看到几只大雁,急速南飞,远远而去。她们对天气最为敏感。秋冬时节,北方变冷,大雁纷纷南飞,停歇衡阳,等待来年初春,北方天气回暖,又成群结队,回到北方。词人眼中,大雁离开西北边地,毫不回头,毫无留恋。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大雁南来北往,随时迁徙,自由自在,也有家可归,我呢,驻守边关,身负重任,远离家人,时局尚未安定,归程无从算起。一种悲凉,人不如雁,有家难归,有国不宁,弥漫心头。不是因为想家而放弃责任,不是因为边关危局而不想家园,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军也有血肉情。矛盾,纠结,苍凉,悲苦,蕴含句中。传统诗词中,大雁关联相思怀远,汉有“鸿雁传书”之说,唐有“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诗句,浪漫地去想,词人祈盼大雁捎来故乡亲人的书信,问好平安,彼此放心。向过往看,大雁成双成对,也许见证了词人和爱妻甜蜜美满的幸福生活。点点滴滴浮现心头。可是,不管怎样想象,怎样奢望,现实是荒漠寒凉的西北边关,留不下一只大雁,只留下一颗隐隐作痛的心。(www.xing528.com)

日色黄昏,夜幕降临,冷风飕飕吹来,扫过大漠,扫过边关。四面八方轰响肃杀之声,平添边地苍凉。诚如当年李凌《答苏武书》所言:“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秋风瑟瑟,风沙唰唰,号角凄厉,胡笳呜咽,牧马嘶鸣,一声声,一阵阵,汇成声响洪流,震荡词人耳膜,触动词人心怀。一股凄清、苍凉涌上心头。词人站立楼头,极目远方,群山起伏,连绵千里;残阳如血,缓缓沉落;长烟似雾,直冲云霄;危崖千仞,孤城紧闭。一派萧森惨淡,一派辽远苍凉。令人想起王维笔下的边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王之涣的边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不同在于,王维心怀喜悦和激动,他是单枪匹马,赴边劳军,看到了雄奇壮观,磅礴大气的景观。王之涣居高临下,纵目远眺,看到了玉门关隘的偏远荒寒,高峻险要;范仲淹则是胸怀天下,忧念时局,看到了边关重镇的荒凉艰苦,孤危险峻。大宋朝廷,重内轻外,积贫积弱,腐败无能,战备松弛,军纪散漫,西北边地经常遭受边寇侵略、骚扰,范仲淹一到任,立即着手战备部署,加强军队训练,修筑防御工事,以守为攻,以静制动,暂时稳定局面。但是,潜在威胁不断,敌我交战时有发生,大宋边关仍然危险。日落苍山,孤城紧闭,似乎隐喻时局严峻,透露出词人的担忧和不安。将军就是将军,走到哪里,都会把江山装在心间,把使命扛在肩上。

将军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天涯游子,也有想家的时候,一杯浊酒,化作相思苦泪,没人看见,无人分担,自己咀嚼,自己咽下。也想千里万里之外,千山万水之间,那里有自己美丽的家园,有自己牵挂的亲人:老父年老体迈,满头风霜;老母步履蹒跚,巍巍颤颤;妻子劳心劳力,形容憔悴;儿女不谙世事,天真活泼。很久没见,很久没有收到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啊。也盼望和平,盼望回家团聚。将军驰骋沙场,浴血战斗,比谁都更加强烈地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可是,敌寇未灭,何谈回家?想起了霍去病,十八岁率军抗击匈奴,屡建奇功,汉武帝下令给他建造府邸豪宅,霍去病坦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言壮语,赤胆爱国,打动多少华夏儿女。想起了大将军窦宪,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追至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刻石勒功而反”,光辉业绩,光照千古。词人是将军,是边塞长城,是国家栋梁,以天下为先,以万民为重,不灭西夏,不平边患,誓不休兵。

然而,一己之力,回天何难。想起时局窘迫,权贵苟且,自身处境孤危,心中不禁悲凉。日头已经隐没群山之下,夜色正在汹涌袭来,秋霜渐渐弥漫大地,不知从哪里传来阵阵羌笛之声。哀怨凄清,悲怆凄凉。声声刺痛耳膜,声声敲打心灵。今夜无眠,辗转反侧。

一样无眠的还有千秋百代的你我,倒一杯薄酒,向天默念,祈祷万民,祭奠远逝千古的英灵。我心汹涌,我心澎湃,为范仲淹,为脚下这块满目疮痍的土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