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思念旅途中的人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思念旅途中的人生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殚精竭虑,徒呼无奈,这是我读温庭筠的千古名篇《商山早行》的内心感受。温庭筠这两句诗就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梦”不仅是昨夜所梦,更是魂牵梦萦、回归故乡的强烈思念。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思念旅途中的人生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www.xing528.com)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这个“难”主要不是指生活环境的艰难苦况,更多是侧重人们在社会这个强大异己的压力下所产生的内心的凄苦悲怆。社会是一个战场,一个人拼尽自己的心力和智慧,总是以失败和绝望收场,内心的沉重、压抑、忧郁、悲伤,是可想而知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殚精竭虑,徒呼无奈,这是我读温庭筠的千古名篇《商山早行》的内心感受。我觉得,诗人不仅刻画了一幅清秋早行,奔波劳碌的生活图景,更是描绘了一种马不停蹄,心力交瘁的人生况境,颇具形而上的终极关怀意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天刚破晓,客人们就翻身起床了,旅店外面早已叮叮当当,响起了马套车的声音,有人准备起早赶路,即将开始一天长路漫漫的奔波。诗人耳闻铃铎之声,心有万般不愿,想想故乡的日子,自己不必四处劳心,也不必起早远行,免去了劳困之苦,心力之累,而今,却不得不追随这划破清晨的车马之声,匆匆上路。到哪里去呢?为什么要去呢?又何必走得这样匆忙?还来不及做完昨晚的梦,就醒来了,这又何苦?千头万绪,千悲万愁,奔涌心间,诗人一派困惑迷茫!总之,他得走,他得骑着瘦马,独行古道,迎向飕飕寒凉的秋风,走向茫无方向的天涯。故乡,渐行渐远,渐远渐悲,凝结成诗人心中一块永远的痛!

颔联绘景,冷寂凄清。鸡鸣报晓,声声催人;茅屋野店,残破不堪;一湾残月,高挂天空:这个山野客栈,弥漫着萧索荒凉、冷寂空旷的气氛。山间小道,足迹斑斑;木板古桥,沧桑依旧;秋霜满空,寒意袭人:这条古道,写满了起早贪黑,风尘奔波的人生苦况。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通过意象的叠加组合,道尽羁旅野况,给人以凄神寒骨、触目惊心之感。鸡声,如果出现在山野村落,出现在故乡家园,给人的感觉是静谧平和,悦耳动心的。可是,若出现在深山野岭,出现在秋天早晨,给人的感觉自然就是冷寂落寞,无语悲伤了。茅店,简陋寒碜,将就凑合,没有别的选择,诗人只好暂时安顿下来。其间有日暮投宿的幸运和欣慰,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停滞和苍凉。月挂天空,低垂茅檐,孤寂清冷,徒添悲凉。人迹,是人过板桥,独行古道所留下的串串脚印,足见旅途奔波之苦。板桥,是山间小溪就地取材,随意架接的木桥,既古朴深远又沧桑斑驳,很容易勾起行人的漂泊辗转之忧。霜,自然是弥漫天空,寒凉透骨,冷彻心扉。两句诗,六个意象,冷色调,无不烘托出羁旅行人的漂泊辛苦,愁惨悲凉之思。古代诗词常常具有这样的特点,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一两个意象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把人带入彼时彼地、彼情彼境之中,从而使人产生和诗人一样的心灵体验。温庭筠这两句诗就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颈联描景,扣住“早”字。槲树落叶纷飞,满地皆是,枳花迎春绽放,放光耀眼,这是天刚明亮时诗人的印象感触。不过,落叶的枯黄凋零,枳花的鲜艳亮丽,一景一明,形成对比,暗示冬去春来,万物变化,时光流逝,离乡久远,让人感到游子久行不归,辗转漂泊的苍凉无奈。这两句诗貌似道出出发时的路上景,眼前物,实则隐喻人生奔波的艰辛不易,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怆凄和悲凉。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梦”不仅是昨夜所梦,更是魂牵梦萦、回归故乡的强烈思念。一个人出门在外,旅途奔波,时时刻刻叨念的、梦想的依然是自己的家园亲故,可以想象,纵然离家千里万里,游子依然走不出家园的期盼。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游子漂泊江湖,功名未遂,仕途坎坷,更容易在这种困顿不安中想起故乡,忆念亲人,也许,亲情,这个时候是他们唯一的慰藉。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真切体验表达了万千游子这种刻骨铭心而又凄怆悲凉的人生体验,千百年后,我们为了博取功名而辗转他乡,依然有这种无奈凄凉之感,不能不感谢温庭筠,一千年前说出了人类永恒的生活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