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读: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读:病树前头万木春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先看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回赠乐天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高扬积极乐观大旗,鼓励朋友努力进取,赢得光明。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读:病树前头万木春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读诗读多了,总想一个老掉牙的问题,这世间,这人生,没有诗歌,行吗?像我,早已养成一种习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读一首唐诗宋词,看一篇诗词鉴赏文章,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长月久,还真是养成了一种诗词依赖症,天天诗词,涵养心灵,陶冶性情,咀嚼滋味,乐趣无穷。要是哪一天没有读一首诗词,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少了点什么,不踏实,不安稳,若有所思,怅然若失;后面总要想方设法挤出一点时间补读一首诗词,心里才算安宁。我感到幸运的是,我的工作就是教语文,语文涉及大量的古典诗词,我常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似乎自己就是作者,回到千百年前,与作者一道体验生命的美丽和哀痛,一道体验情感的欢悦与沉重。我明白,诗歌有一种力量,温暖人心,抚慰痛苦,安定心神,消弭郁闷,增长精神。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强制,不需要任何功利考量,不管你是高兴还是悲伤,不管你是飞黄腾达还是落魄潦倒,一旦沉浸到诗歌当中去,总能找到一种引领你走出人生低谷的力量,总能找到一种可以分享你快乐的东西。(www.xing528.com)

最近读到落难之中的刘禹锡与白居易互相唱和的诗作,感慨丛生,浮想联翩,对于诗歌的意义与价值有了真切而新颖的体会。先看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之前,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给刘禹锡,“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放歌,替朋友刘禹锡鸣冤叫屈,同时也表达自己的人生失意。如今,两位老朋友相逢扬州,都历经了沧桑巨变,饱受了宦海之苦,免不了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彼此诗歌唱和,传情达意,安慰人心,激励精神。刘禹锡回赠乐天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高扬积极乐观大旗,鼓励朋友努力进取,赢得光明

白居易说自己深切了解朋友的人生困窘,“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为朋友才名误身、时光弃置而愤愤不平,另一方面又为朋友才情横溢、名动天下感到无比自豪。怜人也怜己,哀人也哀身。刘禹锡诗歌开篇即紧承朋友的诗句,概述自己的人生,理解彼此,产生共鸣。自己谪居巴山楚水,远离京都,耗费时光,倍感凄凉。巴山楚水是泛指,也是实指,虚虚实实,意思繁复,耐人寻味。刘禹锡于永贞元年(805)九月被贬出京,至宝历二年(826)回京,共计23年。其间多次迁徙官职,初贬朗州司马,后任夔州刺史。夔州在今四川,秦汉时属于巴郡。朗州在今湖南常德战国时属于楚地。“巴山楚水”既实指夔州朗州等地,又泛指诗人经历的贬谪之地。相对京都长安,穷山恶水,偏僻荒凉,闭塞落后,交通不便。此词屡经诗人使用,沉淀独特意蕴,暗含环境险恶,人生悲凉之意味。李商隐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用“巴山夜雨”,以环境的凄寒冷寂、暗淡无光烘托诗人心绪的凄迷冷落。刘禹锡置身巴山楚水,回归无日,一筹莫展,满心绝望,说自己被弃置,被抛弃,被冷落,无人过问,无人关心,倍感凄凉。而在如此糟糕、如此艰难的境况之中,得到好友白居易的关注、理解、同情,替他鸣抱不平,诗人也就越发感到友情的真挚与纯洁,越发感受到温暖和慰藉。“二十三年”是实写,暗示一个冰冷无情的事实——贬谪蛮荒,仕途坎坷;揭示诗人大好时光虚掷,人生前景无多。想想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有多少个“二十三年”?二十三年,触目惊心,毛骨悚然。流逝了年华,流逝了青春,消磨了理想,泯灭了意志,剥夺了希望,带走了一切。想来让人肝肠寸断,心魂碎裂。

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不知道经历多少人事变迁,世事沧桑;不知道遭遇多少人生起伏,内心煎熬。像贺知章八十高龄告老还乡一样,“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或者,“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或者像李白高堂悲歌一样,“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又或者像战乱岁月的杜甫一样,“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几多春秋,几多变化,几多怅惘。诗人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西晋的向秀,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写了一篇《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好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另一个是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也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二十三年,风云变幻,万事变迁,诗人挑出两件大事浓缩万千悲苦,伤身伤心,断肠裂肺。故旧凋零,生命无常,人生如梦;告老还乡,满怀疲惫,身心憔悴。人生又过去了二十三年,已如生命晚秋,所剩光景不多,万事不如人意,想来何等悲凉,何等失败。注意两个字“空”“翻”,前者写出昔人已去,物是人非,万念俱空,失望至极。念也无用,吟也无聊,不见故友,不见前程,落魄潦倒,痛何如哉!后者写出神仙一盘棋、世上百年秋的恍然大悟,变化之大,生命之重,心灵之痛,希望之微,无以复加!

诗歌前半部分,沿袭好友白居易诗歌的情感内容,一脉相承,声息相应,心意相通,同悲共忧,同病相怜。足以看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帮衬与共勉。是的,一个人陷入人生低谷,山重水复,走投无路,需要关怀,需要分担,需要帮助,更需要激励。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幸运的,落难时刻,彼此宽慰,共渡难关,也许没有物质上、金钱上的巨大援助,但是,这种精神上的呼应,心灵上的默契,生命中的共勉,比物质和金钱更为重要,更能激励一个人战胜苦难,走出低谷。有道是,一个人的痛苦,如果两个人来分担,那么痛苦就会减半。我相信,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感受是这样的。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迥然不同于白居易的情感基调。一反悲凄,一扫愁苦,放眼春天,憧憬未来,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欢悦。诗人讲,一条小舟也许侧翻,即将沉入水底,但是,不足为惧,你要看到,它的旁边,千帆竞发,不甘落后。一棵老树,也许伤痕累累,千疮百孔,行将就木,但是,你要看到,它的前面,万木逢春,欣欣向荣。不要老盯着自身艰难、生命坎坷,而要改变眼光,朝前看,朝侧看,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生机。这是自己经历二十三年宦海沉浮之后的大彻大悟,看淡了过去,缩小了痛苦,着眼于未来,调整好心态,胸怀变得豁达与超脱,人生变得大度与明媚。这也是在激励、鼓舞友人白居易,不要沉湎过去不能自拔,不要嗟愁叹苦,颓靡不振,要振奋精神,要看到希望。白居易怎么说了?“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人生跌宕,无可奈何,全是悲凉,全是失望。相比而言,刘禹锡的境界与觉悟就比白居易更为积极,更为深刻,也更能激励人心。

最后,诗人回到酒宴,回到白居易的诗歌,回到他们惊人相似的人生苦痛,宽慰朋友,今天,你我相遇扬州,从外地来,萍聚此刻,听你一曲歌,喝下一杯酒,消愁解闷,放下过去的包袱,拎起明天的行囊,满怀信心,增长精神,激情高涨,阔步向前。前方,有春天;前方,有希望。不知道白居易听了刘禹锡的吟诵之后做何感想,我想,一定会为自己的沮丧灰心而愧疚,一定会为自己的颓靡不振而后悔,也一定会为朋友的激情鼓励而振奋。是的,人生路漫漫,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哪能一味愁眉苦脸,怨天尤人?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自信人生日日新。心不沉沦,希望就在。

时光流逝千年,昔人已逝千古。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留给我们一片光明,送给我们一种精神:人生如舟,激流勇进,人生如树,逢春勃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