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我国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材,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是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值得关注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应执行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音乐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应将思想与艺术性有机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教材内容编写上,民族传统音乐“应占有一定比例”。这些规定对我们如何精选教材,优化教材内容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在如何选用教材方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捷足先登要求3—6年级的学生“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要求7—9年级的学生“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鲜明地要求“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教材内容应能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音乐课程标准关于民族音乐教材的率先垂范和耳提面命,在全国各地都收到了显著成效。有不少成功做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下面笔者试举二例,窥豹一斑,学其所长。
第一例是湖南版实践教材。在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中,安排了一组古曲古乐欣赏:①神奇的笛、埙:骨笛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园》;②独特的钟、磐:钟磐合奏《竹枝园》、钟磐与民乐合奏《楚商》;③清幽的古琴:古琴独奏《流水》《梅花三弄》。
第二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材。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草原》中,让学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情。所选教材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点,选用了蒙古民歌《牧歌》以及根据它改编的无伴奏合唱,还选用了民歌《辽阔的草原》,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供竖笛演奏的民歌旋律《蒙古小夜曲》,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北京的金山上》,力求加深学生对我国草原民族的认识和理解。(www.xing528.com)
上述两例都生动地展示了优化音乐教材,为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提供基础保障的具体做法,是音乐教师编制音乐教材时可供参照的榜样。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各地各校都大量涌现出类似湖南版和人教版的音乐教材。这些在民族音乐历史长河中饱汲精华、民族音乐色彩厚重而精彩的教材折射出了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对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深意切、励精图治的绰约风姿。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正是这一朵朵民族音乐的鲜花,簇织着今天和明天的中华音乐百花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