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文化家园”在风雨飘摇中残破,不堪回首的失落感使民族主义情绪随之在世界各地炽烈地燃烧,这种情绪在我国音乐教育界也时有反映。民族主义是历史上形成的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归属、忠诚的一种强烈情感和持久意识,是强调本民族的特性和传统,维护本民族权益,处理民族问题和对外关系的行动准则与价值观念。对于客观存在着的民族主义情结,我们应当理性地对待它,肯定它积极的一面,规避它狭隘、消极的一面,使民族情结转化成为一种豁达的情怀,一种健全的心态,健康的精神,从而成为我们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助力,而不成为阻力,将全球化转化为民族音乐建设的积极资源,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为我们打开了突破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一扇大门。这是因为“音乐教育具有整理音乐文化的作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也正是对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去粗取精的整理过程。当这种过程被置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进行时,人们的文化视野被前所未有地广阔打开,使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环顾世界,审视自身;可以在世界音乐的平台上加深对本民族音乐的认识,进而萌生丰富民族音乐内容、提升民族音乐品质的对应之策。
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民族音乐的保卫者和耕耘者的重任。他们必须辨别民族音乐的诸多类型,把握界限模糊的民族音乐划分标准,判断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取舍原则,理解对民族音乐的不同社会认知,对比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的异同、差距。在这样的辛勤跋涉中,施教者既能感受到民族音乐在主体上的亮采,也会触及枝节上的不少暗斑,更能观察到其他音乐的可取之长。所以,从教师的角度公允评判,在开展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既可以树立民族自豪感,也会为妄自尊大汗颜。
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中小学将遵照音乐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节的规定,使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必然要做出事关大局的选择:一是精心选择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选用最能代表民族音乐文化绚丽多彩的风貌以及源远流长历史的精品;二是精心选择称职的音乐教师,逐步并最终形成一支质量高、水平高的音乐师资队伍;三是精心选择民族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就能在教学管理上扫除极端民族主义滋生的土壤,确保实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同时,也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以此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www.xing528.com)
最能说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必将阻断极端民族主义情结的力证就是,音乐课程标准关于“理解多元文化”理念的确立。在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将对我国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言方至此,挥之不去的全球化恍然又一次因水落而石出,真是图穷匕首见。在追寻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现实意义的求索中,我们似乎从收尾的终点,又回到了始发的起点。但风雨过后,彩虹醒目,道理只会越辩越明。现在即使单凭笔者的拙笔绵力去推敲,这个思辨的圆环也已不再封闭。最初的起点,已在否定之否定后羽化为新高度上的新起点。在这个螺旋上升的新起点上,我们将遵循理性的导航,坚定执行共和国为音乐教育制定的课程标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好“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开拓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上披荆斩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