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由于当时我国的国情以及西方音乐的入侵,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重创,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渐行渐远。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各类曲风以丰富生动的表演形式通过媒体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传统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渐渐脱离群众的视线,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越来越远,中国传统音乐受到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据调查,无论是小学阶段、初中阶段还是高年级阶段,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都要多于喜欢传统音乐的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传统音乐的百分比呈递增趋势。流行音乐轻快、前卫的风格,加快驱散了人们疲劳的情绪。
据调查,超过50%的学生都在学习西洋乐器,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都在学的只有4人,其他人没有学习乐器。在询问家长为什么选择让孩子学习西洋乐器的问题时,家长表示,西洋乐器比较“洋气”,被大多数人喜欢;还有一些家长表示,钢琴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音准;有部分家长喜欢民族乐器典雅婉约的气质,坚持为孩子选择学习民乐。笔者还特意对一位民乐老师进行访谈,这是一名教授古筝的教师,他在当地办了一个古筝培训班。他一直想扩大教室,但却一直为民族乐器招生不占优势这个问题所困扰。当今,教师缺少通过音乐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有所欠缺。中西方作品比较而言,我们对西方音乐的作品更熟悉些。而对于中国音乐作品,从课堂教学安排到音响资料、媒体宣传以及讲座等,出现在课堂上的次数不多。目前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学习的和声学、作品分析、曲式学等大都是西方外来体系,这更加不利于学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
另外,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在中国知网等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关于音乐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论文较其他音乐教育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数目少很多。
(二)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www.xing528.com)
作为高等音乐院校,以学生在国际性的声乐、钢琴、西洋器乐演奏在比赛中获奖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致使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特质或传统概念模糊,印象淡漠,培养了许多“黄脸黑发之西洋音乐家”。认同是认知的基础,学生对传统音乐没有正确的认知,就无法认同传统音乐的价值。认同感缺失,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笔者觉得音乐教育者必须严肃分析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探索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放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位置。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主张以多元文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发展。多元化音乐教育,即通过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音乐开展教育。国外对我国的一些前卫艺术、电影、经济都饶有兴致,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却没有想象中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浓缩的结晶,是华夏儿女应永远萦绕在心的文化记忆,其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几次掀起盛世繁华的高峰,却在20世纪20年代遭遇被“边缘化”的命运。多元化音乐的倡导使音乐的民族性模糊化,使本土音乐的根基性危机化。然而,教育大业事关重大,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使得音乐多元化趋势渐渐扩张,民族性日益萎缩。我们作为未来的音乐教育者是否应该意识到这个现状带来的后果,从而防微杜渐呢?笔者总结出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由于学校教育课上对音乐课的不重视、音乐教师的不专业引起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课程,但部分高中的音乐课时间却被学校的文化课程所占据。还有一些偏远的乡村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师资力量的缺失使音乐课的质量大打折扣。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教育者去弘扬和传承。2014年2月,教育部针对偏远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鼓励与支持音乐教师采用“对口联系”“下乡巡教”等形式赴农村学校进行音乐教学。以使我国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适应素质教育。这反映出教育部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愈发重视和期望。作为我国的音乐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热情,认清传统音乐文化缺失的现状,分析传统音乐文化缺失的原因,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弘扬与传承。
第二,当今教育体系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不重视引起音乐教育的缺失。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在音乐课堂上大量被借鉴、被引用。比如,我们在学习唱名“do,re,mi,fa,sol,la,si”的时候,音名就是“C、D、E、F、G、A、B”,于是产生了音乐就是从西方学来的印象,甚至以西方音乐特征当作整个音乐的特征。所有的学生张口就能流利地说出“do,re,mi,fa,sol,la,si”,但是“宫商角徵羽”,除了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