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优化目标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优化目标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价值目标又可以细分为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两类。《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目标主要表现为普遍性情感和特殊性情感两种,其中普遍性情感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上。结合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与《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我们从当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看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就其实质而论,在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优化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双方能够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使教学结果的最终评估达到相应的标准,人们常常会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做出相应的规划,以对教学的过程予以掌控,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设定俨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教学目标决定着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基础教育领域,作为注重文化素养培养的学科,音乐课程有着鲜明而特殊的教学目标。音乐课程充满人文性、情感性的目标,激励着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心理活动和审美倾向,使之转化为实现自我的心理需要。为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其便显出较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探究性。音乐课程突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注重过程与体验的学科目标使得教学评价强调导向性、整体性和过程性,使音乐教学结果的评价和测量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突出的学科特征。

既然音乐教学的目标如此重要,那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又如何来设定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目标呢?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对多元文化与民族音乐教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正确处理好倡导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国际化同音乐教育的民族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且在全面考量、慎重取舍的基础上,我们方能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制订出既顺应国际音乐教育发展趋势,又合乎中国国情与当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来。具体来说,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价值目标、情感目标和传承目标三个层面。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目标

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中,这一目标往往被称为音乐教育的人文目标,虽然其具体表述各有千秋。

1.雅克·达尔克洛兹教学法关于目标的表述

让学生把对身体的音乐感转换为音乐表现(歌唱、器乐)或音乐知识(视唱、节奏和即兴),并通过动作发展表现音乐。

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教学目标的表述

通过歌唱,使学生有机会成为有音乐素养的人,能够有意识地根据乐谱想象到其音乐的音响或听着音响去想象乐谱;能够了解和热爱世界和本民族的音乐遗产和伟大的音乐艺术

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学目标的表述

所有的学生都应该通过音乐,以多种方式表现自我,不论是独立完成还是以乐队或合唱队的形式。音乐实践和所获得的经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4.综合音乐感、音乐教育体系教学目标的表述

通过不同的声响和音乐的声源去探索、发现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对所有风格、时期和文化背景的音乐及音乐知识进行理解。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成为作曲家、欣赏家和表演家。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程的审美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启迪其智慧,丰富和发展其形象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在多元文化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所选用的材料或介质是否具有美感,能否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并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教学的效果,也是关系“以美育人”教育思想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标准。(www.xing528.com)

在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价值目标又可以细分为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两类。其中民族音乐教学的能力目标主要体现为“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而素养目标则主要体现为“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目标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审美体验价值。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表现多样,其中最基本、最直观的美就是形态美。音乐形态美是由音乐中的各种表现因素构成的音响动态结构。音乐旋律的千姿百态、和声的丰富多彩、节奏的各种律动、音色的变化无穷以及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的均衡、匀称、和谐、对比、变化和统一的自然美给人听觉审美需要的满足,使人在体验这种审美形态时获得更充分的审美愉悦。除此之外,音乐更深层次的美则体现在作曲家寄托于形态美中的各种情思。它包括可使世界相互沟通的、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的音乐情态美;内蕴于音乐形态深层可使人获得精神超越、灵魂净化的意境、意蕴、意味的意态美;还有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与文化群体或个体的丰富多彩而具有典型特征和独创性的风格美。

《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目标主要表现为普遍性情感和特殊性情感两种,其中普遍性情感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上。具体来说,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知和熏陶,建立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而特殊性情感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方面,即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两类。其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被设定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结合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与《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我们从当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看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就其实质而论,在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换言之,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的传承目标在于通过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渗入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的每一位学生身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细节入手,将这一宏大的传承目标进行细化。譬如,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目标,从认知的层面上讲,主要表现为“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

倘若我们原封不动地以此作为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指南,则往往会因其过大而失去实际操作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以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聆听、学唱爱家乡、爱祖国的歌,激发少年儿童对家乡山村的热爱,从而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用欢快热烈的情绪准确演唱、表现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3.感受顿音记号在歌曲中的应用,准确演唱二声部。

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目标设计比比皆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许多教师都觉得这样的目标设计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教师的意图就是想通过歌曲的学习达到让学生喜欢家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目的。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课堂教学目标是仅仅指这一节课的,而学生能否喜欢自己的家乡,能否热爱自己的祖国却有一个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说每节课都是一小步,那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行千里路。但别忘了,我们不能总是在每节课上都把最终目标写在教案上,而应该把这一步的目标设计好,保证学生走好每一步,这样才能最终保证学生走好千里路而不至于偏离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