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最终要看教学,在音乐课程与教学方面也不例外。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不可能游离于教师,任何忽视教师的做法都会使课程资源开发实施走向失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考察,发现相当多的教师此方面的教育素养是比较缺乏的。首先,缺乏民族教育理论知识。其次,缺乏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艺术、历史、文化、语言、风俗的了解与认同。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地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视为较现代音乐文化落后的文化。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认识是零碎、片段、感性的,缺乏有意识的学习研究。再次,缺乏系统的民族心理学、民族教育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知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的了解只是通过日常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直觉判断。最后,教师的现代化艺术知识与艺术素养较差,无法适应跨文化音乐教育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对教师进行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民族音乐课程资源有一个全面、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树立多元文化的理念;使教师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能与能力;使教师心甘情愿地投入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当中,并在开发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参与活动的师生。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教师毫无疑问地处于更为关键的地位。音乐教师是更贴近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施教者,是学生对待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榜样和引导者。音乐教师能否准确地理解民族音乐教学课程、真正接受民族音乐教学课程、热情投入并积极实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在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审美素养等方面,既有教学实践又要有理论研究,既熟悉教育规律又要了解教学艺术。然而,这样的教师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调整教育观念,更新知识与技能,提高素质及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身份得到新的确认,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升华,才能够造就的。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就必然要求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应该是中小学生的楷模与表率,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志向和才干。这就对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方面提出了特殊的要求。21世纪理想的音乐教师,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专家的结合体。他们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是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们在教学技能、教学观念等方面都要具有其独特的素质。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民族音乐实际教学中,就缺少高素质的民族音乐教师,以至于影响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要想实现新课标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体现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理念,必须建立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民族音乐教师队伍。
(一)要有民族主体意识
民族主体意识是在当前世界各文化组成共同体,即在“文化多元共生”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指明确和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认真审视本民族音乐的美学价值。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民族音乐教师,必须要具有民族音乐的主体意识,要具有强烈的民族音乐认同感、使命感。音乐教师必须对祖国和人民、对传统文化、对民族音乐有深刻的认同、厚重的挚爱和强烈的兴趣。这种情感是一种深沉的、执着的、理性的爱。正如人们所比喻的,是根对生长它的土地的爱。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抱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所教的学生怀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赞赏民族音乐教育,努力以最好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甘为人梯。具体而言,合格的民族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养。
1.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
民族音乐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懂得分析一些民族调式,辨别各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能辩证地讲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存在的歧义。例如,我国的五声音阶音乐,由于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在理论上产生了一切以西方音乐为准绳的意识,从而认为我国的五声音阶是落后的,西洋大小调的七声音阶是先进的。要想解释这种观点,改变人们的这种思想意识,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大量的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五声音阶、七声音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除了乐理知识,还要了解各民族音乐产生的背景、历史发展的渊源,为民族音乐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具有一定水平的演唱、演奏能力
歌唱是普通音乐教学的一条主线,音乐教师必须掌握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技能。特别是民族歌曲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具有高素质的表演能力,不论从咬字、吐字上,还是唱腔的运行上,都要非常准确,才能做到“字正腔圆”“韵味浓厚”。新课标对器乐教学有明确规定,音乐教师必须会演奏一两件简单乐器。作为教师必须会吹奏多种民族乐器,并且要具有相当的演奏水平,才能去吸引、感染并引导中小学生去学习民族乐器。另外,还要能够编创简单的民族乐器给学生练习。
3.熟悉各民族民间音乐
教育学理论常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一定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自己熟悉掌握各民族、民间的各种音乐并能传授给学生,才能感觉到游刃有余,结合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各个民族的音乐;且能做到即兴演奏民族乐曲,即兴演唱民族歌曲,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而激动,才能做到通过教师的表演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各民族的不同音乐,客观介绍各民族音乐的基本情况,不要受教师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4.热爱戏曲音乐
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来自高等师范学校,而高等师范学校基本都不怎么开设戏曲课,音乐教师不喜欢戏曲,也不会去调动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爱好。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对学生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如果教师表现出积极态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当教师教唱戏曲时,要用丰富的表情、优雅的手势、有腔有韵的演唱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经典戏曲的真正魅力所在。在将戏曲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戏曲演唱的基本常识,而且还要将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知识告诉学生,让他们从本源上认识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在教学法方面,教师介绍戏曲知识的激情、流露出对戏曲音乐的陶醉,这些都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从教师的传授中体味到戏曲的魅力,并能够对戏曲产生由衷的喜爱。
(二)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民族音乐教学
作为一名民族音乐教师,要真正领悟新课标的本质内容,同时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来促进推动民族音乐的教学。特别是传承本土文化、领悟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做到真正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付诸实践。
(三)做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者和研究者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做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教学得以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质量。中小学音乐教师具体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能在现有的民族音乐理论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
第二,结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念,研究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研究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第四,研究民族音乐教学模式。
第五,研究民族音乐教育的评价机制。
除了这五个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师去研究、去创新,便于指导我们的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育要振兴、要发展,要立足于世界,必须要有研究型的民族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必须做创新的民族音乐教育研究者。
(四)肩负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职责
作为一名民族音乐教育者,有责任传承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义务积极配合当地的文化部门做好保护传承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计划,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通过采风搜集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料。
第二,经常与民间艺术家交流请教,了解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第三,在社会上能够积极宣传、普及、推广当地的民族音乐教育。
第四,在学校教学生积极传唱地方戏曲民歌。
第五,积极撰写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论文专著等。
总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有力保障。音乐教师应该树立民族音乐的主体意识,能够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对民族音乐有较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的创新民族音乐教师,才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主题。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宝藏,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是我国当前学校音乐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但是,目前无论是音乐界、宣传界,还是教育界,严重忽视民族音乐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就可能会导致民族音乐的失传,给民族音乐文化带来无法弥补的缺憾。民族音乐文化如果要传承、发展、提高,就必须加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的途径来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总之,在中小学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十分重要的途径,要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还期待广大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多做一些有关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课题,为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实现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